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雞樅菌的名稱風波

雞樅菌的名稱風波

這個爭議字發生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年度總決賽上。

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上,主考官李梓萌出的“jī cōng jūn”壹題,公布的答案是“雞樅菌”,但《咬文嚼字》認為其讀音和公布的答案都是錯的。正確寫法應該是“雞‘土從’菌”,因其生長在泥土中,所以字從“土”。

這個問題《咬文嚼字》曾經在上個月就指出過,央視方面的回應是:兩種寫法都正確,“雞樅”是現代通行寫法,按照漢字構成的習慣,“木”字可以重新分析為義符,泛指“植物”或“菌類”。但《咬文嚼字》編輯部認為,在漢字系統中,從“木”的字從來沒有表示菌類的。

黃安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針對央視的回應,我們後來又有了公開回應。《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目的就是讓國人正確使用漢字,以規範為目的,所以要以規範工具書為準,不能以民間寫法為準。

擴展資料:

1、浙江高考作文命題中的知識差錯:“英國作家戈爾丁”誤為“美國作家菲爾丁”。威廉·戈爾丁是英國的小說家、詩人,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王立軍案”壹些媒體報道中的用詞錯誤:“服法”誤為“伏法”。“伏法”指犯人被執行死刑,是壹種客觀事實;“服法”指犯人服從判決,是壹種主觀態度。

3、“棱鏡門”報道中的用詞錯誤:“泄密”誤為“泄秘”。“秘”和“密”都有秘密的意思,但側重點不同。“秘”強調內容隱蔽,客觀上不為人所知,如“秘方”“秘史”“揭秘”等;“密”強調隱蔽內容,主觀上不讓人知道,如“密談”“機密”“泄密”等。二者不宜搞混。

4、“胡蜂蜇人”事件報道中的用字錯誤:“蜇人”誤為“蟄人”。有媒體在報道這壹事件時,把“蜇人”的“蜇”誤寫為“蟄”。“蜇”讀zhē時,指蜂等用毒刺刺人或動物;“蟄”讀zhé,是蟄伏的意思。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雞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