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出自那裏?大神們幫幫忙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出自那裏?大神們幫幫忙

這首詩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

原詩:

烏衣巷

唐代: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釋義:

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

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

尋常:平常。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後建都於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舊時:晉代。

擴展資料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由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南京),寫了這壹組詠懷古跡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其中第二首即《烏衣巷》。

此詩憑吊昔日東晉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作者選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經不是舊時的主人這壹平常現象,使人們認識到富貴榮華難以常保,那些曾經煊赫壹時的達官貴族,如過眼煙雲,成為歷史的陳跡。

“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淒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壹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

劉禹錫的詩,改變了大歷、貞元詩人襟幅狹小、氣象蕭瑟的風格,而常常是寫壹種超出空間實距的、半虛半實的開闊景象。

劉禹錫受道家影響,詩中倒是常常表現出高揚開朗的精神。如《秋詞》二首之壹、《同樂天登棲靈寺塔》,都有壹種高揚的力量。由於有了含蓄深沈的內涵、開闊疏朗的境界和高揚向上的情感,劉禹錫的詩歌便顯得既清峻又明朗。

劉禹錫的辭賦多數創作於貶謫時期,因此逐臣之悲與懷才不遇便成了其辭賦創作的重要主題,騷怨情懷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時儒家兼濟天下的思想也貫穿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