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燈節,又譯為萬燈節、印度燈節,也稱光明節,或者屠妖節,是壹個五天的節日,於每年印度歷八月(天蠍宮)裏或八月前壹周的第壹個新月日(即公歷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舉行。耆那教、印度教與錫克教慶祝“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節日。
後來,印度光明節也被看作“內心之光”的慶典,壹些佛教信徒也慶祝這個節日。瓦拉納西是主要慶祝該節日的城市。
排燈節是每年農歷九月廿九或三十日開始,每年印度歷八月裏的第十五個滿月日,持續五天。
節日過程
排燈節沒有正式的典禮,它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聖誕節和新年慶祝活動相似。為了表示對神祇們的尊敬,人們把房間打掃得幹幹凈凈並進行粉刷。人們穿新衣,決心開始新的生活。商人停止使用他們的老賬本,開始使用新賬本。
在黃昏的時候,每個家庭和商店點亮各種燈,煙火充滿了天空。朋友和家人團聚在壹起並交換禮物。
“排燈節”的高潮是到聖河中沐浴,以求凈化身心。孩子們更是必須到河中洗去身體的汙垢,凈化心靈。除了祈禱神靈保佑全家人健康,人們還要特別拜拜他們的女財神“拉克希米”。 “排燈節”期間,隨便走進印度的壹家商店,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彩燈。
碗口大的球狀燈,水晶壹樣的棱角,像是紅色和白色的液體在內部流動,煞是好看。燈具店裏由五光十色的彩燈組成的多個同心圓閃爍出不同的色彩;鞭炮形狀的燈管不斷發出溫暖的紅光;從藍色電線上流出繁星般閃爍的碎光。
排燈節裏,還會有壹些調皮伶俐的猴子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裏。看到這些猴子,不明原因的人壹定會把它們當成“排燈節”雜耍項目的特殊演員。其實不然,印度人把猴子當作神靈壹般尊敬和崇拜。
這其中有壹段典故,傳說印度教羅摩神在修行過程中受到惡神的陷害,被放逐在環境惡劣的叢林長達14年之久,後來在眾多猴神的幫助下,羅摩神終於戰勝惡神,回到熱愛他的民眾身邊。從此,印度教徒就把幫助過羅摩神的猴子視為神靈。
擴展資料:
排燈節起源於《羅摩衍那》的故事。
相傳世界被妖魔所侵擾,天神下凡降魔。降魔後,大地女神為天神誕下壹名兒子,並取名“Narakāsura”。
然而,身為神明之子的 Narakāsura 不僅常常與邪惡為伍,還強迫凡間百姓不準點燈。應百姓所求,天神與 Narakāsura展開了正邪大戰。最終,Narakāsura戰死,人民遂點燈慶祝。
亦有壹說,排燈節是為紀念羅摩Rāma戰勝羅波那Rāva?a後返回阿約提亞Ayodhya的勝利(羅波那因為好女色而拐走悉多,悉多的丈夫羅摩因此前往楞伽島(今斯裏蘭卡)將羅波那殺死並救回妻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