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故事

來歷: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截止2024年3月21日已歷史悠久。風俗故事:嫦娥奔月。

1、“中秋”這壹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歷8月15日,正好是壹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古代的帝王,有祭月活動,日期定於農歷8月15日,因為此時正是三秋之半,故名為"中秋節”。西漢名籍《淮南子覽貧簡》日:嫦娘是後羿的妻子,後男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靈藥,被嫦候愉吃,就直奔月亮而去,但只身獨往,難免冷清。

2、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漢文帝時,為慶祝平定“諸呂之亂”,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為祭祀“太壹神”也定於正月十五,這壹天也是天官神誕之日,因此也被稱為天官節。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吃元宵,賞花燈,賽龍舟,猜燈謎。潮汕地區,元宵節被稱為“正月半”,當地人會制作壹種名為“錢燈”的花燈,形狀如同古代的銅錢。南京的元宵節慶祝活動會制作壹種名為“秦淮燈彩”的花燈,以秦淮河為背景進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