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壹本好書,換壹種活法
每看完壹本書,總想著要留下點什麽。這麽多年,但凡看完壹本書,哪怕是雜誌,都會抄抄寫寫,把好的詞句段記錄下來。這個小時候就有的習慣延續到現在,心裏甚是欣慰。抄了很多很多本,偶爾翻看,有小確幸也有小驚喜,甚至能察覺自己當時的心境,壹覽無余的是自己寫字的變化。字體的變化,就是壹種生活狀態的呈現,更是壹種人生態度的變化。
總有朋友擔心我讀書讀傻了,跟社會脫節不接軌。他們以為是我書看多了。恰恰相反,我看的書少得可憐,涉及的領域更是單薄得很。因為少,所以難成片,也難發揮出腹有詩書氣自華和下筆如有神的威力。如果每本書,都是壹種人生,我選擇不鹹不淡的那種。
飯壹口壹口地吃,書慢慢地看。如果能遇到可以交流讀書心得的書友,心裏就會很高興。如果沒有,那我就自己跟自己交流,寫寫讀後感,記錄自己的壹點點淺薄的感受和領悟。
力行正道,垂直攀登
看王育琨的《垂直攀登》,心潮澎湃,正能量滿滿。像之前看稻盛和夫的《活法》壹樣,誠實、正直、勇毅等美好品質,感染了我,觸動了我。讓我想成為壹個擁有美好人生和自己的生命智慧、哲學的人。
稻盛和夫認為,人生成功的方程式是:人生·事業成功=思維方式 熱情 能力。王育琨的地頭力理論認為,要從人出發,純粹壹點,不離現場,醒覺場域。簡單表述就是,力行正道,垂直攀登。用農民朱毛和的話來說就是,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
做任何事,都要從當事人出發,直心不染。永遠把自己當個新手,丟掉成見和經驗,才能打開遮蔽,擁有更開闊的視野。
每件事的發生和實現,都有壹個現場,現場才能找到答案。脫離現場,脫離實際的遙控,顯然會把註意力帶偏。答案都在現場,需要每個人的凝神專註和發現真理的渴望。不是內心極度渴望的東西,就不會走進現實的人生。
在與身邊的人鏈接的時候,就是在激活壹個場域。不同的場域,帶來不同的結果。高能量的M場,吸引美好的事情發生,低能量的形態發生場,造就低頻低意識亮度,帶來負面的效果和感受。
只有深入自己,充分了解自己,才能隨時調整自己的能量狀態,變羞愧、內疚、冷漠、悲傷、恐懼、欲望、驕傲等低能量層級為勇氣、淡定、主動、接受、明智、愛、喜悅、平和等高能量級別,吸引美好的事情發生。發生在幼年的稻盛和夫身上的例子,就特別有趣。稻盛家族有結核病史,且這種病能通過空氣傳染。當小叔肺結核病重臥床時,爸爸悉心照顧、哥哥安之若素,小稻盛卻害怕被傳染,進出都捏著鼻子。最後,稻盛卻患上了結核病。
按照俗語來說,就是怕什麽,來什麽。而實際是有科學依據的。災難的心態,吸引災難的事情發生,積極樂觀的心相,吸引積極正面的事情。我們的遭遇,人生的低谷或高峰,幸福與不幸,都是我們的內心吸引來的。我們要做到且能做到的是,凡事往好處想,凡人往優點看。
深沈厚重 敬天愛人
生命的態度,決定人生的格局。壹個人的壹生,會遇見兩種人:給妳提供便利的滋養妳,給妳磨難挑戰的成就妳。不是滋養妳的人,就是成就妳的人,這樣的人生,真美。
雖然每個人都無法選擇出生,原生家庭的影響又如此強大,但是,我們仍能通過後天的醒覺、磨煉,慢慢完善治愈自己,電影《風雨哈佛路》的女主,書籍《妳當像鳥飛往妳的山》的女主,都突破了原生家庭的重重封鎖,活出了自己人生。所以,不用害怕,以積極的陽光心相處人處事就好,在任何時候,都要挺直腰桿,愛人愛己。
明代思想家呂新吾認為,深沈厚重是第壹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稻盛和夫在《活法》裏,曾宣揚了他“敬天愛人”的思維方式和“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的企業理念。這些都是作為第壹等人秉持的資質。敬畏天道,利他愛人,養成深沈厚重之稟,成智慧圓滿之境。
做壹個簡單的人,純粹的人。世間縱有路千條,垂直攀登方為徑。人生道理千千萬,報道守樸心安穩。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