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壹:語文教學反思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壹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壹、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壹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壹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壹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壹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壹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妳的教鞭下有瓦特,妳的冷眼裏有牛頓,妳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壹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壹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壹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幹幹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湧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麽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壹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壹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供大家參考、指點。
篇二: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教學已經進入基礎教育的尾聲,許多學習習慣已經養成,教學工作的開展不是很容易見成效.雖然對於高考來說,學好語文對於學生選擇自己滿意的學校有壹定的幫助.但總的說來,語文課作為陶冶情操激發思維,促進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學科力量的發揮卻還遠不能盡如人意。據調查表明,有大量的學生對語文課有厭煩情緒,語文課作為人文精神的載體所應發揮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遠。也就是語文越來越成為壹門"得分機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載體."做為壹名語文教師,我發現因受傳統觀念和現行考試制度和評價方法的影響,不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阻礙著語文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發揮。
誤區壹:語文課堂--"問題全解決了"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去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語文課上,教師為了"緊扣教材",為了"調動"學生,便把"滿堂灌"演繹成"滿堂問",而所問的那些問題基本上屬於類似:"通過……妳讀懂了什麽""還讀懂了什麽""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問題,學生回答這些問題都無須思考。還有些教師把教學參考書上的程式在課堂上"說教"壹遍,把學生的思維完全限制在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的框框之內。課堂上的閱讀也成為壹種被動的閱讀,學生並沒有真正對課文用心去感悟,他們所"讀懂"的也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勢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於課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都無從知道。因而,課上學生自能"讀懂"等課結束了學生沒有問題可以問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實則是最大的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壹大誤區,是學生缺乏獨立思維的壹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我認為首先要轉變觀念,放手去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壹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語文教學反思,並順著這壹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就象我們經常所說的那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什麽什麽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壹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壹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麽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麽辦"了。
誤區二:作文--套用模式,寫非所想
高中教由於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所以學生的寫作也趨向模式化,都想著有好的模式能夠給自己帶來高分,老師教學過程中也潛意識的傳達這壹點.這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語文學科本來就是擴散式思維學科,作文更學要學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調查表明,某班對某壹作文題目,大多數同學寫的都是同壹題材,格式都壹樣,都是在遇到某情況後,先作壹番思想鬥爭,最後如何如何,然後再喊幾句口號。在現行的作文教學中,由於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套題,程式化,抹殺學生真實感受的現象仍很嚴重。有些學生經常購買<高考優秀作文><高考滿分作文>之類的作品,進行簡單的模仿,這樣的作品代替學生的真實感受,形成語文教學長期未能逾越的壹大誤區。
要走出這壹誤區,尋找良好的改革途徑,我認為,壹定是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二是加強語文課的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聯系,講課文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孩子去欣賞,充分發揮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課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講赤壁之戰時,在讓學生閱讀有關資料之後,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續寫,也不失為壹種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師分析課文,也壹定要確認學生是在主動地欣賞課文的語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動地接受妳的灌輸。
誤區三:語文作業--"背誦古文"
目前,很多高中生學習語文經常認為語文沒什麽好學的,語文作業就是遇到古文背壹背,現代文中沒有任何東西值得學習。這是很大的壹個誤區,很多時候也是由於老師的教學方向引導錯誤.
高中語文學生的語文作業相對於初中和小學來說,簡直就是壹個天壹個地的差別.而學生在這樣的突然減負的情況下,往往不知所措.老師也會在學習古文後說把課文背誦下來.而背誦課文只是最基礎的工作.如果不把課文理解了背誦,那背誦起來相當困難,同時考試的時候頂多能拿下默寫題的分數.而考試的時候還有實詞虛詞的理解,這就有賴於學生平時背誦古文壹定要理解,並學會把知識點轉移才可以.
高中語文考試還有很多基礎知識的考察,而這些很多都是在現代文中學習的,因此對於學生而言,真正的語文作業還應該包括積累字詞這壹工作.
同時考試更多的是進行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考核.學生如果不走出"現代文沒什麽可學的"這壹誤區,上課的時候不用心聽講,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那麽他的理解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就不會得到鍛煉,考試的時候也會出現失分過多的情況.
寫作更是占據了70分這樣的分植,其重要性可見壹斑.學生課後的語文作業,應更多的體現在寫作練習上.多讀書,多做讀書筆記,多背誦優美片段.學習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寫下自己的真情實感等.這是長期的過程,學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壹定的成績.
篇三: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回顧壹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後的工作,現將壹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壹、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註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註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紮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壹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壹步改進。
4、還需進壹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借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壹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篇四: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大家好!做為壹名青年教師,非常感謝學校和各位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能坐在這裏發言,我很高興。下面,我就將自已在這壹年教學中的壹些做法和大家作壹些交流,如果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給我提出寶貴意見。現在我就從兩個方面談談。
壹、基礎教學
平時的教學工作,可以說大家做的.都壹樣,我不覺得自己做的比大家好多少,但想到是與大家交流,所以我選擇了兩點來談談我的做法:
(壹)字詞
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是語文課的重要內容,三年級更為重要,所以我加強了生字、詞的學習。除了多寫、多練習外,我要求學生每天中午壹定要練寫生字10分鐘,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內容壹定要是課本內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覺前再把所學的生字讀壹遍,加深記憶。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除了生字詞的練習外,還要培養學生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因此,每節課教學之前我都要布置學生自查字典,自學文中的生字新詞,並要求在查字典的過程中記錄有關知識。壹學期下來,孩子們對生字的書寫和記憶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學會預習
三年級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時期,課前預習的教學必不可少。但這也需要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讓學生們先了解什麽是預習,於是,在三年級上學期,我給孩子們擬定了壹份簡單的預習方案:
1、將課文讀三遍:要求文中的長句、難讀的句子或出現生字、詞較多的句子要反復讀幾遍;
2、自由學習生字、詞,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3、了解課文寫了壹件什麽事?在基本了解預習後,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了解預習的必要性及其好處,我在三年級下學期,又重新擬定了壹份預習方案:
1、自由讀文二遍,熟悉課文內容(讀的方式可以自定,可小聲的讀、可默讀,也可朗讀)。
2、自由學習生字、詞(不認識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要查字典弄明白,並在課本上做批註)。
3、讀文第三遍,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題下)。
4、讀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問?(三個)
5、讀文第五遍,寫出妳初讀文章的感想。(於本子上)
現在,課前預習以成了孩子們的壹種學習習慣。
二、作文教學
(壹)模式教學
提到作文,孩子們都怕,記得我讀小學時,也是壹樣,不知如何下筆,總覺得無話可說,也許是因為如此,作文教學是我壹直思考的比較多的問題。我覺得小學作文教學還是要從模式教學開始,使學生逐步達到創新進步、作文有成。其實模式,簡言之就是事物的壹個樣板、櫃架,很多的人都認為,作文就是壹個創造的過程,不應對孩子們要求過多,要讓他們自由發揮。但其實,孩子們連最基本的作文知識都沒有,又從何談起說寫作文呢?而三年級又是作文起步最關鍵的壹年,所以我覺得應先讓孩子們了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於是我要求孩子們作文壹定要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礎上,再教孩子們如何將句子寫通順,怎樣分自然段寫。然後,再進壹步的引導孩子們怎樣壹不壹不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等等。
我想可以從現成的模式教給孩子們基本的作文知道,而這個模式就是課文。例:課文《爬天都峰》這篇課文開頭是:“暑假裏,爸爸帶我去黃山,爬天都峰。”這裏,我就教給孩子們開頭可直接點題。例如《頤和園》這篇課文,結尾:“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妳有機會去細細玩賞。”在這時,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們在寫作文時,結尾處可寫明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可以說,我在上每壹篇課文時都會涉及到作文教學。
(二)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記得,我受到老師第壹次表揚的作文是寫的《我的家人》,而這篇文章就出至於我心中最真實的感受。現在想想,這也許就是關鍵,只有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妳的文章才可以成為受人觀註的文章。雖然三年級還只是作文的起步階段,但我仍要求孩子們寫作文時盡量寫自己身邊最真實的事來寫,而除此,我還有壹個要求:每篇作文的結尾壹定要寫出自己的最真實的感受和觀點,而在楚天杯作文競賽中,孩子們能獲獎的原因,或許就是真中取勝吧!
(三)悄悄話和睡前半小時
什麽是悄悄話?這又是壹種什麽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其實這就是自己內心想法的真實獨白,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悄悄話其實就是日記的另外壹種形式,不同之處在於,在這種形式中孩子們可以和老師做心與心的交流,可以隨心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所以孩子們更樂於接受。但如果只是孩子說而我卻無動於衷,那就不叫交流了。面對孩子們心中的高興和煩惱,我會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和他們交心,有時在本子上直接給孩子回話,而更多的是找他們談心。而從中可以讓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長。有了老師的回音,孩子們在寫時就會沒顧及,而寫的興趣也會更濃。還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對妳有意見。
三、多讀
要寫好作文,需要大量的積累,閱讀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制定了睡前半小時的讀書計劃。睡前半小時,就是睡覺前必須讀書半小時,而書籍類型我並不做規定。因為我記得竇桂梅老師壹篇文章中寫過這樣壹段話:“在童年、少年時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話、神話、名人傳記,除此之外,也許沒有什麽可以包袱他的詩意、靈性和慧根,只有孩子們在閱讀著沾滿蜂蜜的書籍,在舒展自由心靈,張開想象的翅膀的閱讀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這些少不了家長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長都做了交心談心,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及好處,有了家長的積極配合,睡前半小時的計劃也順利開展起來了。剛開始,只是閱讀,然後家長在簽字本上反映孩子們閱讀情況,隨後,我開始教給孩子們怎樣將好詞、好句積累下來,如何做批三註,這項工作也在進行中。
四、多練
要想寫好作文,無外乎多練。我布置小練筆是很頻繁的,內容大多取之於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級中出現的事寫自己的感想。其實,課文也是很好的小練筆的來源。例:學了《槐鄉的孩子》壹文後,我便布置孩子們寫出自己的感想。隨後,再連續幫家長做壹個星期的家務,再來寫壹篇感想。這樣既練了筆,又讓孩子們真真了解槐鄉孩子的了不起。說真的三年級課本中60%的課文我都讓孩子們寫過小練筆,而這樣太多的練筆孩子們肯定會厭煩,所以孩子們的小練筆,我並沒有太多的限制,給予他們自由的發揮空間,字數也不限制,有話時可寫多些,沒話時也可只寫幾句話。但壹定要寫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感想。而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壹些小的看法,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有待以後進壹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競賽中,我們班有三名同學獲得了壹等獎,這除了平時的訓練外,對題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在考前,我上網查找了近幾年楚天杯作文競賽的題目,以及各種針對作文競賽的評論,隨後對這些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再確定了考試題型範圍為童話和記事類文章,而寫童話的機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專門針對了這類的作文做了訓練。我來學校7年了,而我也是在這兒壹步步成長起來的,而我的成長,離不開在座各位老師的幫助,在這兒我謝謝大家。
以上只是我的壹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麽問題,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