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太元時,武陵郡的人都以捕魚來養家糊口。壹個明媚的清晨,有個漁人沿著河邊劃行,河水清澈見底,還不時有幾條可愛的小魚遊過。可能幾天壹直沒捕到魚,心情不太好,壹直漫無目的向前劃去。忽然出現了壹片景色怡人的桃花林,離岸邊只有幾十步遠,桃樹棵棵茁壯挺拔,散發出的香氣沁人心脾,撲鼻而來,使漁人撲朔迷離,心裏的不快全部拋到九霄雲外了。壹陣微風拂來,淡粉的花瓣隨風飄散,落入水中,儼如天女散花壹般,漁人被陶醉在其中。心想:這麽美麗的地方怎麽從來沒有聽人說起過呢?這次真沒有白出來壹趟啊。但這桃林盡頭延綿地,那裏會是什麽樣呢?壹定會更美妙吧!壹定要去看看。
漁人又往前劃了壹段時間,眼前居然出現了壹座高峻挺拔的大山,上面翠柏蒼蒼,而且河水就是從座山腳流出來的。河水清澈的可以看見裏面水草的壹枝壹葉。漁人便在這裏暢飲壹頓,正準備再上山看壹看時,卻發現旁邊還有壹個山洞,非常狹窄,壹次僅容壹個人通過。漁人把船拴在岸邊,走到洞前,想進去看看,卻又怕是虎洞蛇洞之類的,猶豫了壹陣,但還是鼓起勇氣進去了,裏面冷氣見到颼颼,怪石突兀,還不時有小水滴滴落下來,發出叮咚的響聲。這時他隱約看到有光射入,又往前走了幾步,眼前壹下子明朗起來,刺得漁人眼睛有些疼,定睛壹看,有壹個村莊,被群山包圍著,在濃霧的籠罩之下,顯得又神秘又
美麗,漁人揉了揉眼睛,心想:怎麽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呢?該不會是個仙境吧!於是狠狠掐了自己壹下,才知道這不是夢裏,靜了靜心細細地欣賞起來:肥沃的土地壹塊連著壹塊修得很整齊,中間交錯相通的兩條路,壹條緊傍著美的池塘,池裏荷花林立,個個嬌嫩欲滴;另壹條的壹頭連著村莊,壹頭連看竹林。幾間茅屋炊煙裊裊,屋前坐著壹位老爺爺,幾個小孫孫圍著他追逐打鬧,把老爺爺也逗樂了。
又前行不久到了村頭。這時,村裏人壹見漁人,都停住了腳步,壹番打量後,主動上前打問。這個說:“妳是誰呀?從哪裏來的呀?”那個又說:“妳從哪兒進來的,不是我們村裏的人呀?”壹個膽大的小孩拉著漁人的衣襟問:“叔叔,妳穿的怎麽和我們不大壹樣啊?”---漁人也是壹頭霧水,不知從何說起。有壹個留著長胡須的老者說話了:“大家不要著急,先請客人到寒舍小坐,再慢慢道來。”漁人爽快地答
應了。於是壹群人簇擁著來到壹間整齊的院落中。這裏的布置別有風格,村民請漁人坐下後,拿出自家種的茶葉招待漁人,漁人很高興開口便把自己如何來此說給他們聽。而且好奇地問他說:“妳們這兒是什麽地方,太美了---”壹個村民便說:“當年,秦朝面臨滅亡,連年征戰,使得民不聊生,他們的祖輩不得不再找壹個地方居住,有人無意中找到了這個地方,因為有壹片桃林,就叫‘桃花源’”。漁人自語,這裏真是仙境呀!另壹村民則說:“我聽我祖父說,這裏剛來的時候是荒蕪壹片的,後來經過他們的祖輩開墾建設,耕田織布,種樹養殖,才有了今天這般景象。”壹位體態稍胖的老婦人打斷了談話,熱情地說:“開飯了,這些都是我們自家種養的,走了這麽遠的路,餓了吧。咱們邊吃邊說。”看著豐盛的飯菜漁人很驚訝,又很感動,回想起外邊的生活,他又放下筷子,道:“我生活的世界到處是爭奪,官府無能只是不斷增加農民負擔,好容易有個好收成,也被他們榨了去了---唉!我的妻兒還沒吃過頓飽飯呢!”說著說著就淚流不止了。老婦人安慰道:“不要難過了,會好的。嘗嘗這個,是我親自做的。”漁人拭去淚拿起酒杯與村人痛飲壹氣,享受著此刻的幸福。這時有人問:“現在是什麽朝代呀?”漁人呆了壹下:朝代?他們連這個也不知道。於是從秦朝戰亂到滅亡,從劉邦奪天下到三國鼎立到現今的晉朝---把他所知道的全講給桃源的人們聽。村民們不時地發出感嘆。
就這樣在驚訝與嘆惜中壹天過去了。晚上漁人睡了壹個安穩的覺,夢中他和妻兒來到此地,妳耕田我織布的幸福生活著---在壹聲嘹亮的雞啼中,又迎來了美好的壹天。漁人被邀請到各家做客,村民們壹個比壹個熱情,準備的飯食壹個比壹個豐盛;他還能與村裏的漁夫們交流捕魚的技巧,日子無比愜意,心情也很舒暢。但他知道這裏不能長住,於是數日之後,決定與村民告別。
走那天村裏的老老少少幾乎都來送行。有關心、有問候,還有那位老者和幾個漁夫準備了壹些糧食之類主他帶在路上。最後叮囑說:“千萬不要對外面說起這裏,外面太混亂了,請不要打擾安寧的生活。”村民們墾切的囑咐,漁人能夠理解,並發誓不說。
後來漁人總在悄悄尋找那片桃林,始終沒有消息。他的妻子覺出他的變化,也曾追問過,可回答只是嘆惜。再後來,漁人和他的家人也沒了蹤跡。
第二個改寫
戰國時期中,七國難舍難分,這時候,在戰火中渴望和平的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壹位英名的君主能夠結束這場戰爭,給予他們久違的安寧生活。過了很久,有壹位叫秦始王的君主,但是他卻不是英名的君主,他為了控制人民的的思想,他焚書坑儒,對人民他殘暴,他不仁,在他的統治下,民不聊生,哀怨連連。有壹個荒蕪的村子,妳想像不到那個村子曾經是多麽美麗,院子裏栽滿了桃花,風壹吹,漫天的桃花紛飛……可是卻因稅銀不足導致全村覆沒,不,還有不上十個的年輕人,被自己的親人保護著,他們親眼看到他們的血滴落在地上,滑落在自己身上……
難道真的沒有太平盛世嗎?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沒有戰爭所踏足的地方嗎?他們絕望了,在這個年代,會有嗎?除非等到新的朝代,新的君主。那時不可避免,又會有新的戰爭,朝代的建立是建立於戰爭和死亡上的。這時候村長的兒子號召生余不多的人,說,秦兵很快就會再來的,趕快去各家收拾東西,不管是交幣,還是那日常用品都要帶,我們要去壹個沒有人煙的地方,開辟我們的新生活。至於這裏,就壹把火燒了吧……他們不該受到打擾的……
他們踏遍千山萬水,終於找到壹個似蓬萊仙境的家園。這裏有兩個路口,壹個是那窄小的山洞,只許壹人進入;另壹個就是壹條河,當初他們就是遊過來的。最初他們外出與人做生意,晚上再回來。他們怕外人侵入這裏,在洞口栽了從他們村子帶出來的 .桃樹。慢慢地,他們可以獨立時,就再也沒有出去過了。隨著時間流逝,河漲起來了,洞也被外面的桃樹遮擋住了,久而久之,沒有人知道這個地方的存在。他們也遺忘了外面的世界……
直到這個地方,來了壹個外人。他是壹名漁夫。他順著溪水劃船走,走啊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壹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長達幾百尺,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夾雜。漁人很驚異這種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看見壹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裏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壹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走,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裏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裏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桃源中人看見漁人,十分驚奇,問漁人從哪裏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裏去,叫妻子擺酒殺雞做飯菜。村子裏的人聽說有這樣壹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禍亂,帶領同鄉人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從這裏出去過,於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他們問現在是什麽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這漁人壹件件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飯菜來招待。漁人在這舒舒服服住了幾天,告辭離去。這裏的人告訴他說:這裏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啊。
漁人出來後,對他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壹路上處處作了標記。回到郡裏,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記,仿佛是在痛斥漁人的不守信用,他們竟迷失了方向,沒有再找到原來的路。
南陽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他也沿著漁夫走的方向去,他看到了他所作的標記,可是,那個洞卻不復存在了。他前後來了幾次,卻還是找不到漁人所說的世外桃源。在他死後,便再也沒有人尋找過了。
第三個改寫
我乃壹介莽夫,以捕魚為生。這幾年戰火連連,皇帝老兒只顧玩樂,不問朝政,搜刮民脂。我現在家徒四壁,難以供給老妻和小兒,是在郁悶。
今天,我照往常壹樣道河邊打漁,真希望天公作美,能賞我幾網。前兩天我已收了幾回空網了,隔壁柴夫大傻人家天天都能被壹捆柴回家,為什麽山認樵夫給樹,而水認漁夫不給魚呢?我就這樣發著呆,驀然壹驚,發現周圍景色全變了樣,滿是壹大片壹大片的桃花林,竟沒有別的壹棵樹,小草清新嫩綠,花兒鮮艷美麗,桃花漫天飄舞,壹層層淡淡的雲煙繚繞在四周,壹股清香在四周氤氳開來。我十分詫異,這個年頭兵荒馬亂的,怎麽會有如此美麗的地方呢?我想弄清個究竟,看看桃林後到底是什麽?
於是我繼續搖槳前行,桃林在河水的源頭就盡了。前面有壹座小山,山前有個洞,仿佛還透出了星星亮光。莫非這是那個賊窩的藏寶點?我心裏有點欣喜,便將船鎖好,進入了山洞,開始洞口很窄,我只得側身通過,又走了幾十步,山洞豁然開闊敞亮了起來,我將頭探出洞外,馬上不敢相信地使勁揉了揉眼睛,用口將臂膀狠狠地咬了壹口,留下了紅紅的牙印。我癡癡地看著,莫非這是人間仙境?別有洞天啊!這兒土地肥沃,莊稼整整齊齊壹塊壹塊,壹座座房舍壹排壹排,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高大的桑樹和竹子充斥著我的眼睛。田間小路縱橫交錯似乎織成了壹張網羅幸福的大網,站在其間稀稀疏疏還能聽見雞鳴犬吠。壯年男子扛著鋤頭在田間勞作,年輕的少婦當門織布,他們的穿著與我們外面的壹模壹樣。老人們在葡萄藤下躺在舒適寬大的躺椅裏沐浴陽光,享受天倫之樂,壹些蓬頭稚子三個壹群,五個壹夥地在捉迷藏,釣魚。我從他們的臉上看見了壹種與我闊別已久的東西——笑容。
突然壹個人看見了我,竟對我上下的打量,壹副十分吃驚的神情。因為這是別人的地盤,我當然要謹慎行事。於是我滿臉堆笑地說:“請問您貴姓啊?”那人這才反應過來,抱拳道:“免貴姓李,叫我大李就行了。請問您姓甚,來自何處?”我答道:“我姓劉單名壹個靜字,說來怕您笑話,我娘在我小時希望我做壹個老實本分求靜的人,便為我取了這個名字。我來自荊州,是個漁夫,我在護城河邊打漁時不知怎的迷了路,便到這裏來了。”大李沈思了壹會,便邀請我去他家小住幾日,為我殺雞擺酒席接風洗塵,面對他的熱情,我盛情難卻,只得隨他去了。壹路上,有很多人與他打招呼,互相噓寒問暖,當有人問起我,他便說是從外面來的貴客。就這樣壹傳十,十傳百,大家便都知道了,都紛紛跑到大李家裏來看我,想我打聽關於外面的世道。他們自稱是因秦朝的暴虐無道的統治,便帶著妻兒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避難,隨著天長日久,來的路被漸漸湮沒、荒蕪消失,他們互相勉勵勞動,春收蠶絲,秋收糧食,這兒根本就沒有什麽君王、也沒有什麽賦稅,在這裏自由自在,幸福安定地生活。他們問我如今是秦始皇帝傳幾世了。我是十分奇怪,他們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用說前朝魏朝和現在的晉朝了。於是我便按平常聽說書先生說的為他們講了近幾朝的事,我開始有點猶豫講不講本朝的,但又壹想這兒又不是那皇帝老兒的領土,不會有事,我便開始向他們大吐苦水,講我們如今黎明百姓之疾苦。講了整整三天三夜心裏才覺著舒坦。圍聽的桃源人紛紛潸然淚下,留下同情的淚水,嘆道:“世轉五百年,又是壹個黑暗王朝,痛苦百姓啊!”不久,人們紛紛散去,他們請我到他們家做客,都為我辦了酒席。在桃花源停留了幾日,我覺得不好再打擾人家了,便向大李辭別。離開時,大李對我說:“這兒的事不值得對外面提起啊!”我茫然,不知為何。
離開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已經迷戀上了這個地方,它是我壹生的信仰。我冥思,我苦想,我認為要占領這裏只有依靠官府。於是我在歸途上壹邊劃船壹邊將自己的衣服撕成布條系在沿途的樹上,做了明顯的標誌。到了郡城,我便匆匆趕往衙門,向太守訴說了我的經歷,太守開始有壹點懷疑,但我指天誓日,說壹定是真的,太守才將信將疑,派了幾個人同我前去。當到城河邊時,布條如刀片般漫天飛舞,落在水裏,形成壹個“回”字。回?我再次迷茫。我四處張望,已找不到任何通往桃源的標記。突然我似乎在大霧前方看見了大李的笑臉,我馬上拉著官兵朝那邊看去,可什麽也沒有,連大霧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那些官府的走狗十分生氣,對我亂棍相加,我失去了知覺,昏迷了過去。當我再次醒來時,已流落街頭,衣衫襤褸。打聽妻子,早已帶兒改嫁,我痛苦不堪,在街頭放聲嚎哭。突然有壹個人遞與我壹個饅頭,我壹看是壹個須發飄飄的騎驢老者。我揩幹眼淚看他不是本地人,便問他來此有何目的。他說他希望找到傳說之中的桃花源,他是劉子驥。我壹聽,便慌忙勸阻他不要去,看在同姓的份上,聽我壹言,回去吧。而他此時卻冥頑不化,執意要去,我無可奈何,獨自搖頭走開了。事後,街上流傳說南陽劉子驥瘋了,要找什麽世外桃源,結果什麽都沒找著,到還病死了。我只得為他嘆息。
後來,天下烽火四起,王朝似乎搖搖欲墜,我也被迫背井離鄉,遇到了壹個叫陶淵明的隱士,將我的經歷告訴了他。於是他寫下了《桃花源記》,為我隱去姓名。
第四個改寫
東晉末年太元年間,烽煙四起,民不聊生。
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生。有壹天,他和往常壹樣外出捕魚,沿著溪劃著船,不知不覺就忘記自己劃了多遠了,突然間,壹片粉紅的桃花林映入眼簾。在這連綿不絕的桃花林中,浮現著片片粉紅、粉紅的桃花,那粉紅的桃花如煙似霧,猶如輕雲般飄渺,全然不同於以往見到的那樣火紅,徹徹底底是柔情似水的感覺。更奇的是,樹林邊沿長滿了鮮嫩碧綠的小草,開滿姹紫嫣紅的婀娜多姿的花骨朵。濃濃淡淡的色彩彼此呼應,相互映襯,點綴著著片粉紅。美的令人心醉。漁人楞住了,感到萬分詫異:這兒怎麽會有如此壹般的桃花林呢?於是,他懷著驚奇的心情繼續向前劃去,想看看這桃花林的盡頭。
桃花林的盡頭,恰巧是溪流的源頭。眼前是壹座黛色山巒,山巒下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有點亮光。於是,漁人下了船,上岸看個究竟。他便從洞口進去。剛開始,洞口極為窄小而昏暗,僅能容壹個人擠進去的。走了數十步,突然開闊明亮了起來,呈現在眼前的是壹片平坦寬廣的土地,房屋壹排排整整齊齊的;土地黑黝黝的那麽肥沃,仿佛要流油似的;池塘亮晶晶的那麽美麗,似乎能見到成群的魚兒在嬉戲;成片碧綠碧綠的桑樹、竹林,在招手致意,慰勞著耕作的人們……
田間的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辛勤耕種勞作的人們來來往往的,好象空氣中也回蕩著豐收的喜悅;奇怪的是他們的穿戴與外面的人壹模壹樣;盡管老人和小孩,個個都過著無憂無濾,歡樂愉快的。漁人驚呆了,這是哪裏呀?不會是天堂吧。
這個村莊的人家,從未見過外人的,他們見到漁人都感到特別的意外、驚喜。有壹人便冒昧的問道:“請問貴人,妳是從那裏來的?”漁人壹五壹十的告訴了他們。通過詢問,此人有所了解,便熱情地邀請漁人到自己做客。主人殺雞、擺酒,炒菜做飯款待客人。
村裏來了壹位不速之客,這個消息很快在村中傳開了。村民門紛紛過來打聽消息。漁人在交談中了解到,他們是“在秦朝時,我們祖先為了躲避戰亂,帶領妻子兒女以及同鄉的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到這裏後再也沒有出去過,於是就與外界斷絕了來往了。”有人問:“現在是什麽時代了?漁人回答說:“現在是東晉了。”“東晉。”他們,妳看看我,我看看妳,壹臉疑惑的。原來他們根本不知道歷經了漢代,更不用說是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把他所知道的事壹五壹十的告訴了村裏人,村民聽到這些消息都感到驚訝、惋惜的。此後村民們又各自邀請漁人到自己家中做客,他們都用上等的酒菜款待漁人。漁人在桃花源住了幾天,辭別回家。臨行前,村民們交代說:“這裏的餓情況,不值得跟外面人提起的。”
漁人出洞後,找到了他的小船,便順著原先的路劃去,並在沿路做了標記。到了武陵郡城,馬不停蹄地來到郡城郡俯,拜見太守,匯報了自己在桃花源所見所聞。太守聽了十分驚喜,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就先派遣壹些官員跟隨漁人前往,誰知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來的所做的記號了。
南陽有個劉子翼,是位誌向高潔的隱士,得知這個消息後,很興奮的,親自去尋找桃花源,也沒有找到,可惜不久,他也因病去世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訪求挑花源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