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緣壹詞,本極莊嚴,比如釋迦世尊,是為壹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此壹因緣,即為化緣,即為化度眾生的因緣;教化眾生,渡過生死大海,便是化緣。如來入滅之時,還說:“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也就是說:佛為化緣而來世間成佛,佛雖入滅,化緣未絕。此壹尚未完滿的化緣,有待後世的佛子來繼續完成。 佛因化緣而現,佛子亦皆有其化緣,故在《根本說壹切有部雜事》卷五中有如此的記載:“時舍利子,為‘化緣’故,便往婆羅門家,頻頻到彼。夫婦皆來,請受三歸五戒,”後來並將他們的兒子,舍給舍利子出家為侍者。又於《根本說壹切有部毗奈耶》卷四三中亦有如此的記載:“鄔陀夷觀知彼婦,‘化緣’時至。持衣缽,到彼家……因為說法,便獲初果。” 因緣這樣東西非常微妙,如果往昔生中未曾結過佛法的緣,即使遇到佛陀,佛陀也無可奈何;佛陀是大覺智人,但亦無法化度壹個無緣的人,所以在佛陀時代,有很多不受佛度的人,竟在佛的弟子面前接受了化度。因此,佛及佛的諸大弟子,每見壹個可度的人,往往總在事先以神通觀察,先看他的化緣屬誰,便由誰去化度。 現在,每壹談起化緣,總會聯想到募捐上去。出家人化緣募款,往往是為起廟。這壹觀念,本來也與教化因緣是壹樣的。在佛陀時代,除了佛陀,其余的大弟子們為了僧團的四事——衣、食、臥、具、醫藥,也曾向在家人去勸募;有時為了住的問題,也會勸募。但他們很少向老信徒動腦筋,他們是向未曾信佛的人施於方便的教化,當其接受了教化,歸依了三寶,甚至證得了聖果之後,自然會來大力施舍的,所以在佛時的許多精舍,多數是由壹人獨捐的。 這在中國以前,大陸上的許多大寺院,由壹人獨捐而建者也不乏其例。故在大陸上也有壹種極其良好的古風;有些出家人為了要在某地興建或重建壹座寺院,便向當地的首富著手,即使是不信佛教,也要設法來感動他,教化他;往往是用苦行感動的,比如風雪之夜,赤足踏雪,敲著木魚,唱著佛號,終夜不息。有的連續數年,才能使之受化,壹旦受化之後,那就成為虔誠的大力護法了。如此的化緣,始可稱為真正的化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