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時間簡史》讀後感900字

《時間簡史》讀後感900字

  第1篇

 《時間簡史》讀後感

 終於,在這個暑假,翻開了期待已久,向往已久的宇宙學經典巨著——

 時間簡史 。存著好奇和疑問,帶著懵懂與渴望,我,壹次次驚嘆,壹次次恍然大悟,壹次次為之精辟的理論而折服。在震撼與興奮中讀完了它。

 《時間簡史》是壹部具有傳奇色彩。他的作者,是身患“盧伽雷氏癥”,無法言語,只能通過全身僅可活動的三根手指與思維敏捷的大腦來探求奧秘,發現真理的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繼愛因斯坦後成就最大的著名物理大師——史蒂芬·霍金。

 《時間簡史》講述了有關宇宙的起源和結局,談及了令人矚目的宇宙大爆炸與黑洞現象。從宇宙大爆炸理論中得出:宇宙的起源是由壹個體積無限小,質量無限大的“奇點”在某壹特定環境下爆炸而導致體積無限擴大而形成的。而宇宙的結局分兩種:壹種是宇宙無限膨脹永不停止(事實上現在科學家已證實宇宙正在膨脹);另壹種是宇宙膨脹到壹定程度後繼而收縮,最後又變為當初那樣的“奇點”,即所謂的無限循環。

 這樣大膽的假設與猜想是前無古人的,這樣深刻的觀察與結論是震驚世人的,這樣精辟的解說與形容,是令人不得不心服口服的。可以說,霍金的理論,開辟了壹個嶄新的宇宙觀念,也為人們探討與發現宇宙,做出了極大貢獻。這讓我們不得不由衷得贊嘆,霍金,真是壹位大師!

 其實,這本書令我震撼的,遠遠不止這些。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內容如何如何新奇,它的猜想如何如何大膽,它的語言如何如何精煉,它的解析如何如何獨到,更因為,霍金。

 是的,前面我已經講過,霍金是壹名盧伽雷氏癥患者。盧伽雷氏癥是什麽?患病之後全身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神經系統退化,整個身體幾乎不可以動而霍金,正是這樣。除了思維活躍的大腦,他,就只有三根手指了。是的,就是在這樣極其惡劣的身體條件下,他沒有像其他患者壹樣自暴自棄,反而激起了他對自己愛好的更濃厚的興趣,讓他更能心無旁騖的去研究。我們可以想象,他是怎樣去堅持艱難的探索,去堅持自己內心中不滅的希望與夢想的。不能行動,只有艱難地翻閱各種書籍資料,只有在自己的大腦中發揮想象力,發揮擴散性思維,去思考,接而再去逐漸證明自己的猜想。

 是的,他做到了。可是,我們呢?我們的身體條件要大大優越於他,為什麽我們不能做到呢?走到那壹步,不需要別的,只需要,堅持,汗水,與信念。

 用霍金的壹句名言作結尾吧:

 “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完全是個人努力程度的不同。”

  第2篇

 腦海裏的沙漏——讀《時間簡史》有感

 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大概是斯蒂芬·威廉·霍金提出的最著名的問題了。

 《時間簡史》中說“只有小孩才會不知輕重地問重要的問題,父母或老師仍然依慣例用聳肩膀或借助模糊回想起的宗教格言去回答這些問題的大部份”。此刻,我們正戲劇性地處於兩者之間,以大人的眼光觀察世界,卻以小孩的大腦思考問題。我們既是祖國的未來,又是民族的希望,因此更負有熱愛科學的責任。

 愛科學,愛好奇。如果說小孩比大人多什麽,那就是好奇。“好奇害死貓”這話並不適用於科學。相反,牛頓因好奇蘋果為何墜落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好奇水為何會沸騰而改良蒸汽機;多普勒則是好奇火車從遠而近時汽笛聲變響,音調變尖所以發現多普勒效應。可以說,人類的每壹項進步大都從好奇開始。所以,好奇是愛科學的前提。

 愛科學,愛思索。試問全身癱瘓的霍金何以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浩瀚宇宙在他心中建模,時間不過是他腦海中壹座小小的沙漏。孔子也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這裏不得不提本書中唯壹的壹個方程,e=mc^2,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現在我這樣理解,人之所以有質量如此大的大腦,為的是用更快的思維速度,換得更多的思維能量。所以,思索是愛科學的中心。

 愛科學,愛堅持。霍金的介紹自不必再多說,書中多次提到他擔任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卻只能年復壹年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書籍;他卻自嘲般說“除了夠倒黴地得了盧伽雷即運動神經細胞的病外,我幾乎在其他每個方面都是幸運兒”。遙想當年,哥白尼堅持日心說被教會迫害,身為猶太人而四處流離的愛因斯坦,到今天仍與造物主搏鬥的霍金,堅持是愛科學的關鍵。

 愛科學,愛謙卑。《時間簡史》中壹位老婦認為世界實際是大烏龜背上的平板,而科學家貝特郎·羅素並不反駁,而是很有教養地微笑著答道:“那麽這只烏龜是站在什麽上面的呢?”老婦人說,“不過,這是壹只馱著壹只壹直馱下去的烏龜群啊!”壹方面,貝特郎的謙遜使人尊敬;另壹方面,我們人類不也總是自以為是地認為無所不曉麽?霍金在書中《感謝》部分也打趣的說,“我必須承認,當我收到他長長的要修改的地方的清單時相當惱火”,但他最後也坦言“相信在他的酷使下,最終使這本書變得更好”。所以,謙卑是愛科學的要求。

 “我們為何在此?我們從何而來?”

 從古代的亞裏士多德時期到今天,哲學依然沒有解決書中這兩個問題。不同的是,科學早已從亞裏士多德時代的紙上談兵變為今日的用實踐檢驗真理。讓我們接過接力棒,使這兩個哲學上的問題成為科學上的問題,最終“答案會像我們認為地球繞著太陽運動那樣顯而易見——當然也可能像烏龜塔那般荒唐可笑”。不管怎樣,時間是唯壹的見證者。

 誠然,無限的烏龜塔是不存在的,時間終會停止,我們終會老去,霍金也預言宇宙有終結的那天。

 但我們那顆愛科學的心,永遠不會雕謝;腦海裏的沙漏,永遠不會窮盡。

 就讓這本《時間簡史》成為我們開始探索科學領域的奇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