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靖安寶峰寺——馬祖道場發源地

靖安寶峰寺——馬祖道場發源地

寶峰寺位於江西省靖安縣寶峰鎮寶珠峰下。寺院初名為“泐潭寺”,又稱“法林寺”,因坐落在石門山內,故有“石門古剎”之稱。它是馬祖道壹的重要道場,自唐貞元元年(785年)起,馬祖曾多次率徒來此弘法。隨著馬祖“洪州禪”的建立,寶峰寺道場文化對中國的哲學思想、民族文化、道德觀念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代天寶年間(742-756),壹位來自鐘陵開元寺(今南昌佑民寺)的水潦和尚偕師弟道通禪師築室居之,這即寶峰禪寺之始。唐貞元四年(788年)馬祖道壹禪師在開元寺(今佑民寺)圓寂,藏靈骨舍利於寺後院。唐大中四年(850年)宣宗賜“寶峰”匾額,遂易名“寶峰寺”,沿用至今。

 寺院整體建築格局嚴格按照佛教寺廟的定式,寺門朝南,建有高達13米的仿古牌坊。額坊正中有趙樸初居士親題的“馬祖道場”四個行楷大字,旁邊則鐫刻著“江右禪宗”,立柱上有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原寶峰寺方丈壹誠長老親撰的楹聯:“寶峰凈域,法雨源流,天下叢林從此啟;馬祖道場,宗風廣被,西來大意個中求。”牌坊前有壹處呈半月形放生池,放生池南側建有九龍壁,用青石雕制而成,造型古樸。

 南北縱向的中軸線有正殿四重:壹進為山門殿,單層翹角;二進為天王殿,兩側有虛懷樓、雲海樓;三進為大雄寶殿,系磚木結構,也是寶峰寺的主體建築,建於古皇閣寶殿舊址之上,坐北向南,占地約1100平方米。殿內十分寬敞,可容數百僧眾同時誦經禮佛。殿內正中塑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藥師佛三尊大佛像。龕後塑有觀音海島,大殿四壁塑有500羅漢,起伏坐臥,喜怒哀樂,形態逼真,服飾鮮艷,富有藝術美感;四進為法堂、藏經樓。

 正殿兩邊有廂房、配殿,均為兩層,磚木結構。東側自南北,依次為鐘樓、客房、功德堂等。外側有內客堂、祖堂、韋馱殿等。所有殿堂與廂房均建有遊廊,在雨天繞殿壹周不致濕鞋。

 寶峰寺內珍貴文物為馬祖塔,始建於唐朝中期,宋代重建,為馬祖舍利處,全稱為”寶峰馬祖壹大寂禪師舍利之塔“,並建有壹石亭,護罩塔身,曾於1957年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動亂時期,塔被毀,亭尚存。1993年,馬祖塔重建。全部采用從山東運來的漢白玉構建。塔高4.5米,底層為正方形須彌座造型,塔身是正方形,正面碑石上刻有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所書:“馬祖道壹大寂禪師舍利之塔”東西兩面的碑石上,分別刻有唐朝權德輿和當代壹誠禪師所撰寫塔銘。塔亭以花岡石為原料,六柱六角寶蓋式造型,用石板覆蓋,檐首六角均有昂首龍頭狀飾物。

 寺內古柏參天,樹木成蔭,花圃星羅棋布,形成園林式寺廟。江西佛學院就辦在此處,培養了不少佛門弟子,成為江西佛教文化的中心地之壹。此外,全國各寺和香港、臺灣等地僧侶、居士、遊客紛紛前來禮佛、參觀,已成為弘揚佛法道場,遊覽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