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關於唐朝的安祿山,有什麽歷史嗎?

關於唐朝的安祿山,有什麽歷史嗎?

安祿山(703—757)營州(今遼寧朝陽)人,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個突厥巫婆。相傳,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禱紮犖山(突厥尊紮犖山為戰鬥之神),遂於長安三年(703)正月初壹感應生子,故名紮犖山。其父死得早,他從小隨母在突厥部族生活。後其母改嫁於突厥將軍安波註之兄延偃。開元初年,其族破落離散,他與將軍安道買之子孝節,安波註子思順、文貞壹起逃離突厥,遂與安思順等約為兄弟,從此即冒姓安氏,名祿山。

 安祿山本姓康,名阿犖山(壹作軋犖山),即戰鬥的意思。姓氏本應讀作亞力山大,母親阿史德氏為突厥族女巫,安祿山年幼時父親就死了,壹直隨母親住在突厥族裏。他母親後來

安祿山

嫁給了突厥將軍安波註的哥哥安延偃,安祿山也就冒姓安氏,名叫祿山。他在30歲前壹直混跡在邊疆地區,是壹個不很安分的商人。30歲那年步入軍旅,在不到4年的時間就做到平盧將軍。天寶元年(741)正月初壹,他剛剛40歲時,壹躍成為駐守邊疆的藩鎮安祿山家鄉朝陽古城壹級的最高軍事統帥——平盧軍節度使。在此後的十幾年中,他飛黃騰達,在唐朝嚴格按照任職年限資格任官的體制下,創造了和平年代邊疆軍帥仕途騰達的神話。天寶十載二月,也就是他49歲的時候,已是身兼三鎮節度使,同時兼領平盧、河北轉運使、管內度支、營田、采訪處置使。從40歲到49歲,安祿山從壹方節帥到身兼三鎮,榮耀君寵達到頂峰。天寶十四年狡黠奸詐,驍勇善戰的他擁有重兵,以清君側為由發動叛亂,使強大的大唐帝國開始走下坡路。叛亂後稱帝,做了二年瞎眼皇帝,被其子謀殺。

安祿山長大以後,膀闊腰圓,滿臉胡須,狡黠奸詐,兇狠毒辣,善揣人意,長期生活在北方多民族雜居地,史箤幹(史思明)壹同長大,如同兄弟,兩個人都以兇猛善鬥聞名。開始任諸市牙郎,史稱他懂得九種民族語言。開元二十年(732),張守珪任範陽節度使,安祿山因盜羊,遭追捕者圍打,他大聲呼喊道:“大夫不欲滅奚、契丹兩蕃耶?而殺壯士!”守珪見其言貌不凡,乃釋放他,令其與同鄉人史思明同為捉生將。安祿山驍勇過人,又熟諳山川形勢,故每次出擊,都能以少勝多,擒獲不少契丹人,後因功擢為偏將。其後更是“所向披靡”,深受張守珪喜歡,被收為養子,並以軍功加員外左騎衛將軍,充衙前討擊使。 開元二十四年(736),安祿山任平盧將軍,在討伐契丹時失利,張守珪奏請朝廷斬首。此前安祿山入朝奏事,宰相張九齡對侍中裴光庭說:“亂幽州者,必此胡也。”這次作戰失利,他遂提筆批示奏文說:“穰苴出軍,必斬莊賈;孫武行令,亦斬宮嬪。守珪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唐玄宗看了批文說:“卿豈以王夷甫識石勒,便臆斷祿山難制耶?”終未準奏。② 開元二十八年(730 年),禦史中丞張利貞為河北采訪使,安祿山“百計諛媚”,又多出金錢賄賂其手下人,以結私恩。於是,張利貞入朝後極力為他美言,因授任營州都督、平盧軍使、順化州刺史。對過往的使者,安祿山暗中都加以賄賂,使者回朝後壹再稱贊他,逐漸受到了玄宗的青睞。天寶元年(742),分平盧為節度,遂以安祿山為平盧節度使,兼柳城太守、押兩蕃、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 天寶二載正月,安祿山入朝,玄宗倍加寵待,“謁見無時”。為了討得玄宗的歡心,他謊奏說:去年七月,營州境內出現了害蟲,蠶食禾苗,臣焚香祝天說:“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願使蟲食臣心;若不負神祇,願使蟲散。”忽然來了壹大群紅頭黑鳥,霎時把蟲吃得精光。安祿山講得繪聲繪色,煞有介事,玄宗以為他對己忠誠無二,於翌年三月,命安祿山代替裴寬兼任範陽節度使。禮部尚書席建侯為河北黜陟使,大概也受了賄賂,在玄宗面前大力稱道安祿山公正無私,裴寬與宰相李林甫也隨聲附和。三人又都是玄宗所信任的人,“由是祿山之寵益固不搖矣”。在安祿山離京還範陽時,玄宗特命中書門下三品以下正員外郎長官、諸司侍郎、禦史中丞等群官於鴻臚寺亭子為他餞行,給以殊遇。 天寶四載(745),安祿山欲以邊功邀寵,屢次侵犯北方的奚與契丹。以前,唐分別把公主嫁與奚與契丹,雙方關系友好和睦,至此,各殺公主叛唐。 安祿山進擊契丹回軍後上奏:稱夢見先朝名將李靖、李績“向臣求食,乃於北郡建祠堂,靈芝又生於祠堂之梁”,以此取悅玄宗。時李林甫恐怕儒臣出將入相,會動搖自己的權位,而蕃人目不識丁,難以入相。為了專寵固位,他奏稱儒臣怯弱,不勝武力,而蕃將雄武,多立戰功,請求任用蕃將為邊帥。 玄宗正有吞並四夷之誌,李林甫的奏請正合他的心意,“故帝寵祿山益牢”。天寶六載,安祿山入朝。曾因內宴承歡時,上奏玄宗說:“臣蕃戎賤臣,受主寵榮過甚,臣無異才為陛下用,願以此身為陛下死。”玄宗命楊铦、楊锜、楊貴妃與祿山以兄弟相稱,而祿山見貴妃寵冠六宮,與她搞好關系對自己十分有利,盡管他比楊貴妃大十八歲,卻甘心做她的養兒。從此,安祿山侍奉楊貴妃如母,因而得以隨意出入禁中,有時與貴妃對面而食,有時在宮中通宵達旦,外面流傳著不少醜聞。安祿山媚事楊貴妃,對太子卻另眼相看。 壹次玄宗命太子會見安祿山,他見了太子卻不肯下拜,左右感到奇怪,問他為何不拜,他說:“臣蕃人,不識朝儀,不知太子是何官?”玄宗解釋說:太子是儲君,朕百歲後要傳位於太子。祿山說,“臣愚,比者只知陛下,不知太子,臣今當萬死。”左右令他下拜,他這才下拜。 安祿山每次入見時,常常先拜貴妃,後拜玄宗,玄宗感到奇怪,問他為何先拜貴妃,他回答說:“胡人先母而後父。”安祿山身體特別肥胖,腹垂過膝,自稱腹重為三百斤。他每次走路,由左右擡挽其身才能邁步。他乘驛馬入朝,每驛中專築壹臺為他換馬用,稱為“大夫換馬臺”,不然,驛馬往往要累死。驛站還專門為他選用駿馬,凡馱得五石土袋的馬才能使用。鞍前特裝壹小鞍,以承其腹。玄宗見他如此肥胖,問他的肚子裏有什麽,他詼諧 地回答說:“更無余物,正有赤心耳!”逗得玄宗哈哈大笑。盡管他身體肥胖蠢笨,但是在玄宗面前跳起胡旋舞來,卻旋轉自如,“其疾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