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國家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初中學生語文閱讀的目標: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在中學生的閱讀中,要達到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文章的題材分很多,不同文章的閱讀目標也就會相應不同,就三維目標而言,也可以細化。

  1. 知識與技能

 對於閱讀教學,大綱要求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有壹定的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程標準則要求“具有獨立閱讀能力,註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散文《記念劉和珍君》在這壹層面要求了解魯迅的生平及本文的時代背景。

 小說《祝福》要求了解小說寫作的背景,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以及語言特點。

 現代詩歌<<沁園春長沙>>要求準確掌握重點詞語的讀音與意義,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

 戲劇《雷雨》要求了解戲劇基本常識,初步學會鑒賞現代話劇。

 新聞報道《飛向太空的航程》要求掌握新聞的特點。

 科普文章《動物遊戲之謎》要求掌握重點字音、字形、詞義,了解動物遊戲的有關知識,並能查找有關資料,了解更多自然之謎。

 演講稿《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要求整體把握全文,能說出馬克思為歷史科學、為無產階級所作的巨大貢獻。

 外國文學《老人與海》要求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

 古代詩歌《李商隱詩兩首》要求了解李商隱的有關生平和創作特色

 先秦文學《寡人之於國也》要求學習本文比喻鮮明,善用排比,對偶,增強文章氣勢的特點。

 古文《荊軻刺秦王》要求準確把握文中出現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等,能準確翻譯有關文句和片段,疏通文章脈絡,了解學習重點。

  2.過程與方法

 是指應十分的重視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發現、總結掌握知識的規律和學習的方法。

 散文《記念劉和珍君》要求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據思路,探索語句的含義和作用。

 小說《祝福》引導學生掌握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倒敘手法的作用。

 現代詩歌<<沁園春長沙>>要求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品味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誌的特點。

 戲劇《雷雨》要求學生自排自演,在表演中激發興趣,體會戲劇藝術的魅力,並能通過沖突中人物的言行分析形象。

 新聞報道《飛向太空的航程》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

 科普文章《動物遊戲之謎》引導理清文章結構,培養篩選信息,概括敘述的能力;

 學習文中巧妙生動的說明文寫作方法,鑒賞文章語言。

 演講稿《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通過字句的分析揣摩本篇悼詞的語言,體會語言中悲痛深沈的感情。

 外國文學《老人與海》引導學生在人物言行中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學生對人性的認知;學習文中的語言特色。

 古代詩歌《李商隱詩兩首》引導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方法;訓練誦詩能力,體會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特點。

 先秦文學《寡人之於國也》掌握孟子的壹些名言和《孟子》中的成語

 古文《荊軻刺秦王》學習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描寫,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在教學中我們要以情激情,以心換心。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對漢語漢字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有機的`滲透人文教育和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

 散文《記念劉和珍君》了解劉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難經過,認識反動政府的殘忍以及反動文人的下流無恥;牢記“三·壹八”慘案的教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勤奮學習。小說《祝福》讓學生明白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現代詩歌<<沁園春長沙>>把握詞的感情脈絡,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誌,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和遠大抱負。

 戲劇《雷雨》體會戲劇沖突中所表現的人性的假醜惡和真善美,認識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從而人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黑暗以及它滅亡的必然趨勢。

 新聞報道《飛向太空的航程》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心。

 科普文章《動物遊戲之謎》要培養熱愛動物的感情,培養勤於探索的科學精神,領悟豐富的人文內涵

 演講稿《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學習馬克思堅定、無私地為人類解放而鬥爭的崇高精神。

 外國文學《老人與海》了解老漁夫桑地亞哥的硬漢形象,學習他堅強的意誌和永遠摧不垮的精神。

 古代詩歌《李商隱詩兩首》體味詩人獨特的人生際遇;認識封建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的本質,激發憂國憂民的情懷。

 先秦文學《寡人之於國也》理解孟子主張行仁政,重視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積極思想

 古文《荊軻刺秦王》學習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正確評價荊軻刺秦王的行為。

 明確了目標,也就明確了方向,它會指引學生更便捷更深入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