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采蓮曲和白居易的采蓮曲中寫采蓮姑娘形象的手法異同:
1、相同:都用景物襯托出采蓮女的心靈外貌美。?
2、不同:王昌齡運用比喻的手法,將采蓮女比作嬌嫩的蓮花,表達對采蓮女的喜愛之情; 白居易則運用細節描寫的手法,將采蓮女的形象神態動作表現的淋漓盡致,流露出喜愛之情。
《采蓮曲》
唐代 王昌齡
原文:
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譯文:
采蓮女的羅裙綠得像荷葉壹樣,出水的荷花正朝著采蓮女的臉龐開放。碧羅裙芙蓉面混雜在荷花池中難以辨認,聽到歌聲才發覺池中有人來采蓮。
《采蓮曲》
唐代 白居易
原文: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譯文:
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壹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擴展資料:
《采蓮曲》王昌齡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龍標時所做,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有本事載,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壹段時間,壹次,王昌齡獨自壹人在龍標城外遊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氣所吸引,遂作《采蓮曲》。
《采蓮曲》 王昌齡 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汜水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
晚年貶龍標尉。因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采蓮曲》白居易 創作背景:
此詩創作於白居易出任杭州之時。此時,詩人遠離上層政治集團的勾心鬥角,沈醉在旖旎的江南風光和與友人的詩酒酬和之中,生活輕松、舒心。詩人無意間捕捉到壹對年輕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壹幕,隨即創作了本詩。
《采蓮曲》白居易 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的詩深入淺出,以平易、通俗著稱,通暢、樸素、內容充實,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百度百科-采蓮曲
百度百科-采蓮曲 (白居易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