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職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詞語:
(1)拜。用壹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指南錄(後序)中的“於是辭相印不拜”,就是沒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職。
(2)除。拜官授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壹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職,如《戰國策·燕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於區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後面加壹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後調復原職叫遷復。
(5)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嶽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中的“謫”就是貶官。
(6)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如《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7)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壹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如《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2. 古代升官怎麽說古代升官有以下多種說法。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後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例子——《晉書·謝安傳》: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2、除:任命,授職(壹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
例子(1)——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冼馬。
例子(2)——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3、察:考察後予以推薦、選舉。
例子——《三國誌·吳主傳》:郡察孝廉,州舉茂才。
4、薦:由地方 *** 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5、舉:由地方 *** 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例子(1)《文選·陳情表》: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例子(2)《後漢書·張衡傳》: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6、授:授予官職。
7、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
例子——《史記·李將軍列傳》: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監諸騎。
8、起:重新啟用,任以官職。
9、復:恢復原職務。
10、征:由朝廷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征召,特指君招臣。
例子——梁啟超《譚嗣同傳》: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被征。
11、仕:做官。
例子——《論語·子張》:學而優則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職。
例子——《孔雀東南飛》: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
13、仕進:進身為官。
例子——《晉書·許邁傳》:邁少恬靜,不慕仕進。
14、任:擔負、擔任。
例子——《史記·蒙恬傳》:恬任外事。
3.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貶官”的常用詞是什麽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貶官”的常用詞是:
1.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後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2. 除:任命,授職(壹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
3. 薦:由地方 *** 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4. 舉:由地方 *** 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5. 授:授予官職。
6. 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
7. 起:重新啟用,任以官職。
8. 復:恢復原職務。
9. 征:由朝廷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
10. 仕:做官。
11. 任:擔負、擔任
12. 遷:調動改派。壹般情況下,“轉遷”“遷調”表示調職;“右遷”“遷除”表示升職;“左遷”“遷謫”表示削職降等。
13. 拜:按壹定禮節授予(任命)官職,壹般用於升任高官。
14. 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
15. 竄:放逐、貶官。
16. 免:罷免官職。
17. 奪:削去,罷免。
18. 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
19. 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
4. 古文:表示升官貶官的字有什麽(1)拜。
用壹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指南錄 後序》中的“於是辭相印不拜”,就是沒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職。
(2)除。拜官授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 後序)》壹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職,如《戰國策·燕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
為易於區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後面加壹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後調復原職叫遷復。(5)謫。
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嶽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中的“謫”就是貶官(6)黜。
“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如《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7)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
辭職和調離屬於壹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8)乞骸骨。
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如《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5.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貶官常用詞是什麽網絡搜集自 壹(18)蘇銘輝朱韻夢 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選自人物傳記,文章在記敘其生平時常涉及職位的變遷,而那些表官職變遷的文言詞語對文義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掌握這些詞語對準確理解人物生平及相關官場沈浮很有幫助。
現將常見表官職變動的詞語輯錄如下,供同學們訓練、記憶。壹、表“授官、做官”的詞語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後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如①《晉書·謝安傳》: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棄疾傳》:辟江東安撫司參議官,留守葉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職(壹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如①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冼馬。
②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③《南史·虞願傳》:除太常丞,尚書祠部郎,通直散騎侍郎。
3.察:考察後予以推薦、選舉。如《三國誌·吳主傳》:郡察孝廉,州舉茂才。
4.薦:由地方 *** 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①《宋史·侯可傳》:韓琦鎮長安,薦知涇陽縣。
②《漢書·平帝紀》:諸有藏及內惡未發而薦舉者。③《譚嗣同》:公以學士徐公致薦,被征。
5.舉:由地方 *** 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如①《左傳·宣三十年》:舉不失德,賞不失勞。
②《文選·陳情表》: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③範曄《後漢書·張衡傳》: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④《左傳?襄公三年》:舉其偏,不為黨。 6.授:授予官職。
如①《漢書·翟方進傳》:遣使者持黃金印,赫發繼,朱輪車,即軍中拜授。②《宋史·辛棄疾傳》:召見,嘉納之,授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
7.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如《史記·李將軍列傳》: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監諸騎。
8.起:重新啟用,任以官職。如①《元史·賈魯傳》:魯居喪服闋,起為太醫院都事。
②《戰國策》:起樗裏子於國。 9.復:恢復原職務。
如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後漢書·張衡傳》 10.征:由朝廷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
征召,特指君招臣。如①《後漢書·王渙列傳》:歲余,征拜侍禦史。
②範曄《後漢書·張衡傳》: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③梁啟超《譚嗣同傳》: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被征。
11.仕:做官。如《論語·子張》:學而優則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職。如《孔雀東南飛》: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
13.仕進:進身為官。如《晉書·許邁傳》:邁少恬靜,不慕仕進。
14.任:擔負、擔任。如《史記?蒙恬傳》: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
二、表“調動、補任”的詞語。 1.改:改任官職。
如《宋史·範仲淹傳》:(範仲淹)改集慶軍節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 2.調、徙、轉:調動官職(特定語境下可以表示升職或降職)。
如①《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調為隴西都尉。②《史記·淮陰侯列傳》:徙齊王信為楚王。
③範曄《後漢書·張衡傳》: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④《史記·高祖本紀》:徙韓王信太原。
⑤《隋史·徐文寶傳》:文寶處法平允,考績連最,轉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紀》:程大元、李和以下將士六百壹十三人補轉官資有差。
⑦《張衡傳》:再轉,復為太史令。 3.遷:調動改派。
壹般情況下,“轉遷”“遷調”表示調職;“右遷”“遷除”表示升職;“左遷”“遷謫”表示削職降等。如範曄《後漢書·張衡傳》: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又如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史記·太史公自序》 4.累遷:表示多次調動。
如範曄《後漢書·趙咨傳》:累遷敦煌太守。 5.放:京官調任地方官。
如梁啟超《譚嗣同》:既而胡即放寧夏知府。 6.出:京官外放,與“放”意思相近。
如範曄《後漢書·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7.補:補任空缺官職。
如①《漢書·蕭望之傳》:遷補太守卒史,舉賢良為大司農丞。②《漢書·蕭望之傳》:是時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以望之為平原太守。
③《漢書·王尊傳》:太守察王尊廉,補遼西鹽官長。 8.蔭補:靠先人的業績補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書?李德裕傳》:以蔭補校書郎。②《梅聖俞詩集序》:予友梅聖俞,少以蔭補為吏,累舉進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詞語。 1.拜:按壹定禮節授予(任命)官職,壹般用於升任高官。
如①《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拜亮為丞相。②《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③《史記·淮陰後列傳》:至拜大將,乃韓信也,壹軍皆驚。④《指南錄後序》:於是辭相印不拜。
2.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成語“加官晉爵”。
3.加:加封,即在原來官銜上增加某種榮銜,壹般可以享受壹些特權。如《宋史·辛棄疾傳》: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
4.超遷:越級升遷。如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孝文帝說之,超遷。
壹歲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
5.擢:在原官職上提拔官職。如①《南史·何遠傳》:武帝聞其能,擢為宣城太守。
②《戰國策·燕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6.超擢:破格提拔。
如梁啟超《譚嗣同》:奏對稱旨,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 7.陟。
6. 古代升官名詞至少20個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公車特征拜郎中.《張衡傳》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後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如: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
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如:舉其偏,不為黨.《左傳襄公三年》
如:韓琦鎮長安,薦知涇陽縣.《宋史侯可傳》
拜:授予官職.如:……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征拜郎中.《張衡傳》
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元史賈魯傳》:“延、至治間……選丞相東曹掾.”
除:任命,授職.如:尋蒙國恩,除臣冼馬.《陳情表》
授:授給、給予官職.《元史賈魯傳》:“秦定初恩授東平路儒學教授.”
賞: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如:八月初壹,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譚嗣同》
封: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如: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職.如:魯居喪服闋,起為太醫都事.《元史賈魯傳》
察:考察後予推薦,選舉.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三國誌吳主傳》
升:升官.如:升(魯)臺都事.《元史賈魯傳》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為後將軍.《漢書"趙充國傳》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如:山濤(人名)作冀州(長官),拔三十余人.李白《與韓荊州書》
遷:壹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說之,超遷,壹歲中至太中大夫.《賈誼傳》
陟:進用.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如:成語“加官進爵”
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壹般可享受壹世特權.如: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宋史辛棄疾傳》
拜:按壹定禮節授予(任命)官職,壹般用於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仕:做官.如:學而優則仕.《論語子張》
仕宦:做官,任官職.如:汝是大家子,仕官於臺閣.《孔雀東南飛》
仕進:進身為官.如:邁少恬靜,不慕仕進.《晉書許邁傳》
7. 古文中關於升遷、平調、降職的用詞.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遷:改官。
有三種情況:壹是平調,二是升遷,三是降職。古代常在遷的前後加字加以區別。
如“遷受”“遷除”“遷進”表示升遷;“遷調”“遷官”“轉遷”說明調職;“遷謫”“遷削”“左遷”常指降職。 其他常用表示官職變動的詞語:除:即拜受官職。
拜:授予官職;任命。 陟(zhi,音治):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
《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擢:由選拔而提升。
賞: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臣子官職官銜或爵位。 遷:改官。
有三種情況:壹是平調,二是升遷,三是降職。古代常在遷的前後加字加以區別。
如“遷受”“遷除”“遷進”表示升遷;“遷調”“遷官”“轉遷”說明調職;“遷謫”“遷削”“左遷”常指降職。 謫:降職,往往指因罪而被降職或流放。
放:即放逐。 黜:貶斥,廢除,降官的意思。
出:即“出任”可以由家居而出任官員,也可以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員。 徙、轉:壹般調職。
征、辟:征召賢士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