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簡楨 四月裂帛 解讀

簡楨 四月裂帛 解讀

無可否認《四月裂帛》對簡媜散文的重要性,似各種選本均有收錄。但版本問題對我而言仍是個難題——我手上只有兩本簡媜的書,還都是散文選。值得慶幸的是兩選本的編輯興趣似不相近,所選文章只有少數篇章重復,這有助於我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簡媜散文。同收錄的《四月裂帛》文字不相同引起了我的註意,為此,我花了壹晚上時間專門對照兩篇文章的異同,發現有大量的修改。

壹般來說,作者修改文章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內容更臻完美,方便讀者閱讀,這是為讀者考慮的;其次是作者的語言習慣發生了改變,今讀舊作,加以修飾,是語言符合今日之閱讀習慣。當然也有私密的隱言,是作者認為文字太過直白,透露了太多的真實情感,那種個人隱私作者不願與人分享。我看《四月裂帛》,恰恰認為其數處的修改是最後壹種。

“把妳的壹品絲繡裁成放四段情事的暗袋”,我讀到後如只聞巨雷,以往的疑惑轟然裂開。愚鈍如我者,在想:什麽樣的人能融合三種“遺世而獨立”的氣質?先是以make money為主的醫匠,再倏爾轉變為由文學相知的紅顏,繼而是年紀相差懸殊的不倫之戀?始終捉摸不透的情感反見清奇,《四月裂帛》終成流年天書,距第壹次讀《簡媜散文》三年有余,四年後重讀欣喜於流光瞬息的微妙。將圖書館僅有的兩本藏書借來拜讀,即使囫圇吞棗,似也於文章中參悟到些許般若滋味。直言之,即使讀不懂,仍珍愛有加。待讀到因版本不同產生的“四段情事”時才恍然大悟,文章的隱晦壹掃而光,將文章裂為四段,以張錯四闋引詩做頭,把似天書的《四月裂帛》讀懂原來這麽簡單。

第壹段是與壹位基督教徒的交往,最終因宗教的信仰不同,“她壹生不曾侍奉任何的主”(簡媜不信佛?為何寫下那麽多佛理精深的文字!),故“妳只有失去她,有就地失去她”;第二位是因文結識的知己,而對方的生命“年輕而微弱”,正是這個人說“'簡媜'二字太堅奇鏗鏘,帶了點刀兵”。借了輪椅將他推到秋陽下的湖岸,十二只白鷺鷥摶扶搖而上,不復可求(象征生命的終結);在夢中,他“以赤子的形象從半空掠過”(赤子是否為人之初?赤條條而來赤條條而去,生命確已終結!);第三段是重墨文字;末尾壹篇無跡可尋,太抽象了,最難解讀。似可理解為作者的孤獨內心對白。在經過三場傾世之戀,情鎖紛紛落而復合,半生漂泊的我在行歲末晚將自我“修改征服”,並期待人生經歷的情感“像凡夫凡婦”(前三段中的情感常人的確無法承擔!)。即便如此,行文還是“橫槊賦詩的草莽氣質”。四段情事,似天書都印錯,竟無人知曉。

第三段,顯然是潑墨揮毫的嘔血之作(要不作者為何成段地刪節?)。讀過《漁父》防止,這段情事有幾分的重量。再現的大膽的戀父情結展示了女作家內心的情濤是如何暗湧,四十過二的音色與二十又七的華容相遇終須是背棄世俗的愛戀。壹個通過情枷愛鎖鞭撻的男人與壹個透明中性的女子理智地辯論著婚姻,終究“妳走妳的義路,我走我的歸途”。簡媜的血裏有沈重的戀父氣質,這與《漁父》中的情結殊途同歸,至於結果,都慘淡收場。挑戰社會主流的習俗不會有好下場,就像“早慧的人難享天年,自古如此”。何為女人,苦為女人,不單是歸因於紅顏羸弱。

副標題是“寫給幻滅”,是不是記錄下來這些情事“為了忘卻的紀念”?文章末尾的總結性文字,壹句“三世壹心的興觀群怨正在排練”頗令人費解,如若在胸襟中流轉,那這幾段情事只是正在幻滅吧?既然幻滅,能拿出來暴曬也需要勇氣,把這四段情事圍圈在壹篇淒迷的文章裏。我想作者總算迎接壹種新的心態了。“四月的天空如果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如何起頭?”不也模糊地象征了新的開始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