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求小學自然科學或初中生物教案

求小學自然科學或初中生物教案

小學自然

壹、電基礎知識:

1、發電廠發出的、通過電線送到各家各戶的電是220V交流電。這是足以引發觸電事故、致人死亡的電。高壓電有5500V以上。幹電池的電壓是1.5V。

2、電可以分為沒有觸電危險的和有觸電危險的兩大類。

3、在戶外遇到雷雨時,不要躲在樹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壹棵樹下。大樹容易遭到雷擊。不要靠近高壓電線、鐵塔、變電所。這些地方的電更危險。5500V以上的高壓電,能越過壹段距離電擊,使人觸電死亡。學校和家裏的電線、插座的電都是很危險的220V的電。不要用這些電線、插座的電做實驗。

4、電流過燈絲的時候,燈泡才發光.

5、幹電池的壹端是銅帽,另壹端是鋅殼。當電池的這兩端被電線直接連接在壹起時,就會發生短路。短路時,電線和電池會在壹瞬間發熱變燙,不僅燈泡不能發光,電線也會很快壞掉。

6、電從電池的壹端流出,通過燈泡,回到這個電池的另壹端,形成壹個完整的環路,燈泡就會發光。小燈泡不亮,說明燈泡中沒有電流通過。由電池、電線、燈泡組成的電流動的環路叫電路。

7、不能用我們實驗室的電路檢測器檢測家用220V的電器電路。

8、電路故障了,我們可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出哪裏出了問題。我們也可以用替換法來排除故障,使燈泡亮起來。

9、像銅絲那樣可以通過電流的物質,我們稱它們為導體。 像電線外包著的塑料那樣不能通過電流的物質,我們稱它們為絕緣體。

10、我們利用導體把電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我們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希望有電的地方。

11、不要用濕布擦,也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和開關。

12、我們要好好保護絕緣體。

13、開關是控制電流通斷的。

14、電路連接的方法有串聯和並聯兩種。我們家裏的家用電器壹般都是並聯的。壹節電池的電壓是1.5V,兩節電池串聯起來的電壓就是3V。所以把電池串聯起來小燈泡會更亮些。兩節電池並聯起來,電壓還是1.5V。所以小燈泡不會太亮。

15、電路中的電壓超過了小燈泡上標的1.5V,燈泡太亮會燒壞燈泡的。

二、新的生命

1、 油菜和鳳仙花壹樣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部分組成。

2、 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

3、 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個花瓣。

4、 大多數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備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備的花,這些缺失壹部分或幾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 只有雄蕊,沒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沒有雄蕊的花是雌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兩性花。

6、 開花、結果,果實裏面長有種子。植物的花承擔著生產種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務。

7、 雄蕊壹般由2部分組成,上面是花藥,下面是花絲。花藥裏藏著許多花粉。雌蕊壹般由3部分組成。上面是柱頭,中間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頭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8、 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雄蕊產生的花粉傳播到雌蕊的柱頭上,會使雌蕊子房裏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後,果實和種子開始成長,花朵開始雕謝。

9、 像油菜花那樣由蜜蜂等蟲子傳播花粉的叫做蟲媒花。

10、物的果實中都有種子;不同植物的果實中,種子的數量、大小和形狀是不同的。同壹種植物的果實中,種子的數量也是不同的。

11、植物的種子都有自己的傳播方法,油菜的果實在成熟時會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時就將種子彈射出去,稱為彈射傳播,像油菜種子壹樣彈射傳播的植物還有:綠豆、大豆、豌豆、芝麻、鳳仙花、噴瓜等;栗子是通過滾動、跳動傳播的;蒲公英利用風力傳播種子的,利用風力傳播種子的還有:蘆葦、楊柳、槭樹、楓樹等,它們的種子都具有輕、帶翅或絨毛等特點;利用水流傳播的有蓮蓬、椰子等;利用動物傳播的有蒼耳等。

12、種子萌芽需要足夠的水分和空氣以及適當的溫度。

13、蠶豆種子的構造分種皮、胚芽、胚根、子葉等部分。種皮是種子的“鎧甲”,起到保護種子的作用。胚芽發育生長後變成植物的莖和葉;胚根發育生長後變成植物的根。種子萌芽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種皮向下生長,形成根,然後胚芽突破種皮向上生長,伸出土面形成莖和葉。

14、許多動物分為雄性和雌性。雌性動物產的卵,必須和雄性動物產的精子結合,使卵受精,才能發育成新壹代的生命。

15、鳥類的卵由卵殼、卵殼膜、卵白、卵黃和胚等部分組成。卵殼和卵白都具有保護卵細胞的作用,卵白還能供給胚胎發育所需要的養料和水分。卵黃內儲藏著胚胎發育的營養物質,氣室內儲藏著空氣,供胚胎發育所需要的氧氣。

三、食物

16、按人們的生活習慣,可以把食物分成糧食、蔬菜、水果、調味品等;根據食物的來源分,可以分為來源於動物的食物(葷食)和來源於植物的食物(素食)。

17、食物的營養主要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18、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皮膚、內臟、頭發、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有:雞、鴨、魚、蠶豆等。蛋白質燃燒後有壹股焦臭味。

19、澱粉是富含糖類的食物。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糖類和脂肪能變成熱量、力氣。提供我們活動的能量。食物在白紙上檫或壓後留下油跡,說明這種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後變成藍色,說明含有糖類(澱粉)。我們也可以通過看食物包裝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20、蔬菜和水果裏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他們有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

21、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是不同的,我們不能說哪壹種食物最有營養,也找不出壹種包含了全部營養的食物。為了使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營養均衡,我們必須 吃 的食物,還必須吃 的食物。

22、營養搭配原則:葷素搭配,多種搭配,粗細糧搭配,每日都吃適量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23、影響黴菌生長速度的有潮濕、溫度、空氣有無、光照強弱等因素。

24、食物的腐敗變質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壹定的空氣、水分和溫度等條件。

25、儲存食物的方法很多:冷凍法、曝曬法、腌制法、密封包裝法、真空包裝法、高溫或低溫滅菌法等。

26、食品的特點、包裝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會影響到保質期的長短。

四、巖石和礦物

1、 觀察巖石的方法很多,如:手摸、鼻聞、輕輕敲打等。

2、 在地球運動過程中,日積月累沈積而成的巖石是頁巖。經過地球運動,火山噴發過程中流淌出來形成的巖石是浮石。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跡的巖石是化石。

3、 石英、長石和雲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所有的巖石都是由壹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4、 我們可以用指甲、銅鑰匙、小鋼刀粗略地把礦物分成幾個等級:軟-----能用指甲刻劃出痕跡;較軟--------不能用指甲刻劃出痕跡但能用銅鑰匙刻劃出痕跡;較硬-------不能用銅鑰匙刻劃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刻劃出痕跡。硬--------用銅鑰匙、小刀都不能刻劃出痕跡。

5、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礦物的光澤、檢測礦物的硬度、觀察礦物條痕等方法研究礦物。冷熱、風、地表變動、植物的根等都會對巖石產生變化。巖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合作用下發生變化的現象叫風化。

初中生物

生物的***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的分類:(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的範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壹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壹定的生存空間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壹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態系統:在壹定地獄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壹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壹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物系統具有壹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草原、海洋、濕地、農田、城市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壹個統壹的整體:每壹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獄關系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7上P31

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調粗準焦螺旋,後調細準焦螺旋。7上P37

觀察植物細胞: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制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調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細胞壁:是最外層壹層透明的薄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的壹層膜,非常薄。

細胞核:植物細胞有壹個近似球形。

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

細胞質裏有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中物質,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細胞質內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

植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5 動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8

細胞中有哪些物質:許多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無機物:分子比較小,壹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

有機物:分子比較大,壹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

細胞在生活中會產生壹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細胞中的壹些有機物當作燃料,使這些有機物與氧相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

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壹種中,它的結構像壹個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長,它可以分成許多個片段,每壹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細胞通過分裂產成新細胞: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但細胞不能無限制的長大,壹部分細胞長到壹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細胞分裂過程與染色體變化7上P59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7上P62

組織進壹步形成器官 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人體內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

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營養)花、果實、種子(發育)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7上P67

幾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

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7上P70

病毒的種類: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而且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他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病毒的結構很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最低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最高等),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壹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7上P92

種子萌發的過程:當壹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7上P97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有機物和無機鹽(氮、磷、鉀)

桃花的基本結構:7上P102

傳粉:花藥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散發出花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壹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裏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種子和果實的形成:受精完成後,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因而紛紛雕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裏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裏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運輸途徑:7上P111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7上P123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於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 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壹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壹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壹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

維生素:又名維他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壹類有機物質,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質。維生素在體內的含量很少,但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裏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壹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壹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妳不知不覺中,妳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壹個人壹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壹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壹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壹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壹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壹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同型為準)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壹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壹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松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生物8年級上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壹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遊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 8上P16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後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於飛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恒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征: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壹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裏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於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征: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壹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征。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汙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幹燥。真菌的菌落壹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壹顆小米粒那麽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征。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8上P81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們通過開花、受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出來的。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嫁接:就是把壹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壹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壹起的兩部分長成壹個完整的植物體。

完全變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 家蠶的幼蟲)

不完全變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 (蝗蟲)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和育雛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之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相對性狀:同壹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基因和染色體: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內有蛋白質和DNA。每壹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壹定的。

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

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發現馬蛔蟲的精子和染色體都只有2對染色體中的其中2條.

生物進化的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達爾文的自然學說: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鬥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並將這些變異傳給下壹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像這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鬥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以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

人體的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的抗體。

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壹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個功能: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產生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免疫的害處、計劃免疫:

處方藥(RX):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並按醫囑服用藥物。

非處方藥(OTC):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說說明服用藥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臟擠壓:

外出血:可分為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