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簡述酸雨的成因,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

簡述酸雨的成因,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

成因: 被大氣中存在的酸性氣體汙染,pH值小於5.65的酸性降水叫酸雨。酸雨主要是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我國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危害:?

(1)對水生系統的危害,會影響魚類和其他生物群落,改變營養物和有毒物的循環,使有毒金屬溶解到水中,並進入食物鏈,使物種減少和生產力下降。

(2)對陸地生態系統的危害,重點表現在土壤和植物。對土壤的影響包括抑制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鈣、鎂、鉀等營養元素,使土壤貧瘠化。對植物,酸雨損害新生的葉芽,影響其生長發育,導致森林生態系統退化。

(3)對人體的影響。壹是通過食物鏈使汞、鉛等重金屬進入人體,誘發癌癥和老年癡呆;二是酸霧侵入肺部,誘發肺水腫或導致死亡;三是長期生活在含酸沈降物的環境中,誘使產生過多的氧化脂,導致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

(4)對建築物、機械和市政設施的腐蝕。

防治措施:?

1、原煤脫硫技術,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約40%壹60%的無機硫。

2、優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氣等。

3、改進燃煤技術,減少燃煤過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態化燃煤技術是受到各國歡迎的新技術之壹。它主要是利用加進石灰石和白雲石,與二氧化硫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鈣隨灰渣排出。

4、對煤燃燒後形成的煙氣在排放到大氣中之前進行煙氣脫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煙氣中85%壹90%的二氧化硫氣體。不過,脫硫效果雖好但十分費錢。例如,在火力發電廠安裝煙氣脫硫裝置的費用,要達電廠總投資的25%之多。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難之壹。

5、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術不夠成熟,如果使用會造成新汙染,且消耗費用十分高.

擴展資料:

大氣中的硫和氮的氧化物大部分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其中燃燒礦物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自然汙染源:火山噴發、地震等自然現象放出大量酸性氣體。

人為汙染源:工礦企業、交通工具、家庭爐竈燃燒煤、石油、天然氣,向大氣中排放酸性氣體,有色冶金工業排放酸性氣體

我國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國三大酸雨區分別為:

1.西南酸雨區:是僅次於華中酸雨區的降水汙染嚴重區域。

2.華中酸雨區:目前它已成為全國酸雨汙染範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汙染區。

3.華東沿海酸雨區:它的汙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全球三大酸雨區是:西歐、北美、東南亞。

目前世界上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脫硫技術,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約40%壹60%的無機硫。

2.優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氣等。

3.改進燃煤技術,減少燃煤過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態化燃煤技術是受到各國歡迎的新技術之壹。它主要是利用加進石灰石和白雲石,與二氧化硫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鈣隨灰渣排出。

4.對煤燃燒後形成的煙氣在排放到大氣中之前進行煙氣脫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煙氣中85%壹90%的二氧化硫氣體。不過,脫硫效果雖好但十分費錢。例如,在火力發電廠安裝煙氣脫硫裝置的費用,要達電廠總投資的25%之多。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難之壹。

5.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可燃冰等。

6.生物防治:1993年在印度召開的"無害環境生物技術應用國際合作會議"上,專家們提出了利用生物技術預防、阻止和逆轉環境惡化,增強自然資源的持續發展和應用,保持環境完整性和生態平衡的措施。

目前,科學家已發現能脫去黃鐵礦中硫的微生物還有氧化亞鐵硫桿菌和氧化硫桿菌等。日本財團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最近開發出的利用微生物膠硫的新技術,可除去70%的無機硫,還可減少60%的粉塵。

這種技術原理簡單,設備價廉,特別適合無力購買昂貴脫硫設備的發展中國家使用。生物技術脫硫符合“源頭治理”和“清潔生產”的原則,因而是壹種極有發展前途的治理方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酸性影響因素

1.酸性汙染物的排放及轉換條件。壹般說來,某地SO2汙染越嚴重,降水中硫酸根離子濃度就越高,導致ph值越低。?

2.大氣中的氨(NH3)對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氨是大氣中唯壹的常見氣態堿。由於它的水溶性,能與酸性氣溶膠或雨水中的酸反應,起中和作用而降低酸度。土壤的氨的揮發量隨著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

京津地區土壤pH值為7~8以上,而重慶、貴陽地區則壹般為5~6,這是大氣氨水平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壹。土壤偏酸性的地方,風沙揚塵的緩沖能力低。這兩個因素合在壹起,至少在目前可以解釋中國酸雨多發生在南方的分布狀況。

3.顆粒物酸度及其緩沖能力?

大氣中的汙染物除酸性氣體SO2和NO2外,還有壹個重要成員——顆粒物。顆粒物的來源很復雜。主要有煤塵和風沙揚塵。後者在北方約占壹半,在南方估計約占三分之壹。

顆粒物對酸雨的形成有兩方面的作用,壹是所含的催化金屬促使SO2氧化成酸;二是對酸起中和作用。但如果顆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起中和作用,而且還會成為酸的來源之壹。目前中國大氣顆粒物濃度水平普遍很高,在酸雨研究中自然是不能忽視的。

4.天氣形勢的影響

如果氣象條件和地形有利於汙染物的擴散,則大氣中汙染物濃度降低,酸雨就減弱,反之則加重(如逆溫現象)。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