僥〈動〉
竊取,抄襲
僥,抄也。――《廣韻》
惡僥以為知者。――《論語》。孔註:“抄也。”
揭發
僥 〈動〉
通“僥”。貪求不止
寡君願僥福於周公魯公。――《左傳·文公二年》
患其僥壹時之權。――《史記·匈奴列傳》
又如:僥伺(窺視希冀);僥冀(希求);僥覬(非分希冀);僥進(猶僥進。非分求進)
通“繳”。糾纏,僥繞不明
僥 〈動〉
巡查
幾為巡僥所陵迫死。――文天祥《指南錄後
僥jiǎo
⒈求。
⒉
⒊見jiào;yāo。
僥jiào
⒈邊界:邊~。
⒉巡察:~巡。
⒊見jiǎo;yāo。
僥jiāo 1.抄襲。 2.激發。 3.揭發。參見"僥訐"、"僥駁"。
jiao
僥
中國古代以水流斷面積計算流量時采用的單位。北宋改修汴渠,引洛河清水為源,計算水源大小,即以洛水及支流的水流斷面積與汴渠所需的水流斷面相比較,同時考慮到流速的不同。元代記載引陜西涇水的灌渠,向各支渠分水的水量以僥為單位,即以水流斷面壹平方尺為壹僥。以僥為單位的水量叫水程或水直。實用時,在主要配水樞紐某壹固定斷面處,設水則觀測水深,即可計算僥數。現代用的流量單位,在中國清康熙時已經使用。《東華錄》記康熙三十壹年(1692)康熙帝曾明確提出測量過閘流量時,先量閘斷面,再觀測壹秒鐘水行距離,即可定出流量。同時的水利學者陳潢(見靳輔)也提出同壹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