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出自《莊子·漁父》。意思是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麽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基本解釋: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麽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詞語分開解釋:精誠所至?: 人的真誠的意誌所到。?
金石為開?: 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壹個人心誠誌堅,力量無窮。 ?
相關典故
西漢時期,有壹個著名將領叫李廣,他精於騎馬射箭,作戰非常勇敢,被稱為“飛將軍”。 有壹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獵,忽然發現草叢中蹲伏著壹只猛虎。李廣急忙彎弓搭箭,全神貫註,用盡氣力,壹箭射去。李廣箭法很好,他以為老虎壹定中箭身亡,次日天亮派人前去查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壹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不僅箭頭深深射入石頭當中,而且箭尾也幾乎全部射入石頭中去了。李廣很驚訝,他不相信自己能有這麽大的力氣,於是想再試壹試,就往後退了幾步,張弓搭箭,用力向石頭射去。可是,壹連幾箭都沒有射進去,有的箭頭破碎了,有的箭桿折斷了,而大石頭壹點兒也沒有受到損傷。
人們對這件事情感到很驚奇,疑惑不解,於是就去請教學者揚雄。揚雄回答說:“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壹成語也便由此流傳下來。
擴展資料:
《莊子》壹般認為是集合了莊子及莊學後人的篇章,整理而成,分為內篇、外篇與雜篇。道教中奉《莊子》為經典,也稱為《南華真經》或《南華經》。民國以來,內篇為莊子言行、外篇為弟子雜說、雜篇為後世敷衍逐漸成為定說。
據司馬遷《史記》所載,《莊子》有十余萬言,由漢至晉之間,都為五十二篇。今本所見《莊子》則為三十三篇,七萬余言,應是郭象作註時所編定。歷代《莊子》註本,以郭象註、成玄英疏解最為重要。嚴靈峰所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正、續二編已經多達數百部註本。今人王叔岷所著《莊子校詮》最為精詳。
魏晉玄學稱《老子》、《莊子》、《易經》為“三玄”,為清談的主要典籍。唐代時,《莊子》與《老子》、《文子》、《列子》並列為道教四部經典。列禦寇中有莊子言行,借盜跖微言大義。
《莊子》標誌先秦散文已經由語錄體發展到了成熟階段,也標誌著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成書源流
《莊子》書分內、外、雜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莊子》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內篇大體可代表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篇、雜篇發展則縱橫百余年,參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復雜的體系。司馬遷認為莊子思想“其要本歸於老子”。
然而就《莊子》書中寓言、義理及〈天下篇〉對老子思想所評述,老子與莊子思想架構有別,關懷亦不相同,所謂“道家”思想體系與《莊子》書,實經過長期交融激蕩,經漢代學者整理相關材料,方才編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