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環境管理的制度有哪幾類

環境管理的制度有哪幾類

壹、環境管理的制度

1、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是通過簽定責任書的形式,具體落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汙染的單位對環境質量負責的行政管理制度。這壹制度明確了壹個區域、壹個部門及至壹個單位環境保護的主要責任者和責任蕩圍,理順了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在環境保護方面的關系,從而使改善環境質量的任務能夠得到層層落實。這是我國環境環保體制的壹項重大改革。

2、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

城市環境綜合定量考核,是我國在總結近年來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壹項重要制度,它是通過定量考核對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中的活動予以管理和調整的壹項環境監督管理制度。

3、汙染集中控制

汙染集中控制是在壹個特定的範圍內,為保護環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設施和所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強化環境管理的壹項重要手段。汙染集中控制,應以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為目的,依據汙染防治規劃,打基礎安照汙染物的性質、種類和所處的地理位置,以集中治理為主,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佳效果。

4、限期治理制度

限制治理制度,是指對汙染危害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汙染區域采取的限定治理時間、治理內容及治理效果的強制性行政措施。

5、排汙收費制度

排汙收費制度,是指壹切向環境排放汙染物的單位和個體生產經營者,按照國家的規定和標準,繳納壹定費用的制度。我國從1982年開始全面推行排汙收費制度到現在,全國(除臺灣省外)各地普遍開展了征收排汙費工作。目前,我國征收排汙的項目有汙水、廢氣、固廢、噪聲、放射性廢物等五大類113項。

6、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防止新汙染,保護生態環境的壹項重要的法律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又稱環境質量預斷評價,是指對可能影響環境的重大工程建設、規劃或其他開發建設活動,事先進行調查,預測和評估,為防止和養活環境損害而制定的最佳方案。

7、“三同時”制度

“三同時”制度“三同時”制度是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技術改造項目以及區域性開發建設項目的汙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制度。

8、排汙申報登記與排汙許可證制度

排汙申報登記制度,是指凡是向環境排放汙染物的單位,必須按規定程序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記所擁有的排汙設施、汙染物處理設施及正常作業情況下排汙的種類、數量和濃度的壹項特殊的行政管理制度。排汙申報登記是實行排汙許可證制度的基礎。排汙許可證制度,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以汙染總量控制為基礎,規定排汙單位許可排放汙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方式等的壹項新的環境管理制度。我國目前推行的是水汙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

二、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內容

1.環境保護應貫徹國家的環保法規,遵循“全面規化,綜合利用、化害為利”的方針,提高全體員工的環境法制觀念,重視環保工作;

2.技術中心做好環保基礎工作,掌握公司汙染情況,按期測定汙染排放數據,並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長期規劃和年度治理計劃;

3.企業改造和生產,必須註意防止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其中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設備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4.生產廢棄物的管理:生產中產生的各種包裝袋、包裝桶等其他廢棄物應分類存放,盡量回收利用,對不能再使用的物品,由行政部門回收;

5.“三廢”處理: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廢液和廢渣,必須經過處理才可排放,處理必須符合排放標準;

6.躁聲的管理:采用低躁聲設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壹條 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國家采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 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