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呼籲政府救市
對於中國股市,郎鹹平語出驚人:全國宏觀調控基本有誤。
郎鹹平認為,2006年,中國制造業環境已成型;2007年5月30日宏觀調控,股市大跌。當時很多股民選了二線藍籌股卻不賺錢的原因,也就是股市仍下行的原因:過冷部門從去年持續蕭條惡化;大盤股是地產、鋼鐵、水泥,大型工程等,“二元經濟過熱部門拉到6000點,市盈率該有多高?”
中國4年前就推行宏觀調控,今年繼續加大力度,原因是經濟過熱,專家分析認為經濟過熱的原因是流動性過剩,結果采用宏觀調控收回流動性為主,如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等。
郎鹹平認為,匯率也會影響股市,但“匯率是各國政府為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他舉例說,日本汽車曾經出口席卷美國市場,美德法聯合簽訂“廣場協議”:日本外匯增長過快需要升值。日本也被迫簽了協議。
當年,國際投機商認為日幣升值都會去買,大量熱錢流入日本,日本政府平衡供需,造成日幣越買越升值,政府只好壓迫銀行降低利潤,造成流動性過剩,給股市樓市造成泡沫,最後外資壹起撤出,股市樓市都跨了,唯壹延續的就是通貨膨脹,結果導致日本經濟蕭條長達10年。
郎鹹平認為,“我們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國際金融戰略時代”,中國去年與日本當年情形基本壹樣,所以也會有專家以為是流動性過剩造成的,結果就是股價從去年開始大幅下跌壹直到今天。
郎鹹平認為,中國的經濟走入了前所未有的工商經濟鏈條,環環相扣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鞏怕股市的影響會波及到制造業、地產業。因此他呼籲政府救市。
“狼”看中國樓市
“受制造業轉移資金沖擊”
郎鹹平認為,專家錯認為“政府退出就會有市場”,結果醫改房改全推給市場,導致住不起房、看不起病。
郎鹹平認為,“中國沒有真正意義的市場”,中國地產業就是壹個標準的市場化扭曲:供給嚴重不足,需求隨意定價,結果肯定傷害了消費者;土地開發權、銀行信貸權,都屬於半政府行為,地產業每個環節都有“權力尋租”的可能。
據了解,“權力尋租”壹般指政府的各級官員或企業的高層領導利用手中的權力,避開各種控制、法規、審查,從而達到尋求或維護既得利益的壹種活動。
郎鹹平還認為,在中國,制造業的資金轉出,不再投資,而是轉去炒樓、炒普洱茶、炒紅木家具,這些都屬於虛擬資金。去年的股市樓市泡沫就是制造業“回光返照”造成的。
“本應投資到制造業的錢投到股市樓市,倒閉的企業會越來越多”,郎鹹平說,深圳、浙江越來越明顯,去年臺北房價也上漲30%—40%,資料顯示是廣東匯出去資金130億去炒臺北的高價樓。
郎鹹平認為,這種不來自於正常經濟的虛擬資金,打入城市拉高房價,而且從高價房開始拉,中低價房也水漲船高,到最後碰到問題,中低價樓盤先跌,高價樓盤後跌。
郎鹹平認為,樓市走到今天,需要中國政府像美國政府壹樣,設立防火墻,千萬不要讓樓市的問題影響制造業、工業、商業、農業。
郎鹹平稱自己不想預測中國地產業的未來,因為地產業的資金不是來源於經濟正常成長所產生的購物資金,而是不想做制造業擠壓出來的資金,根本無從預測。
“狼”看中國經濟
“消費拉動才是正常的”
中國整個經濟發展,真的是過熱嗎?郎鹹平的答案是:沒那麽簡單。
郎鹹平認為,中國經濟不是象客觀經濟學裏說的壹元經濟,而是同時過熱過冷的二元經濟:政績工程過熱,民企過冷。
所謂的二元,壹個是政府積極投資的過熱部門地產、鋼鐵、水泥、銀行、政績工程,占30%;另壹元是指70%粗放型的制造業,是過冷的。
郎鹹平認為,中國的GDP是非常扭曲的,經濟發展是過熱的部門拉動的,中國的經濟增長,30%是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的;歐美日本的固定投資只占20%多。
郎鹹平認為,以消費拉動的經濟才是比較正常的經濟。人民幣匯率面臨極大的升值壓力,升值結果打擊到了二元體系,導致出口制造業更蕭條。
國際金融炒家的進入等因素形成難以克服的通貨膨脹,意味著中國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產業鏈之戰。
在6+1的國際產業鏈中,要透過6取得定價權,中國政府要做的是通過法制化手段制定遊戲規則,如抽稅等措施使得自身獲取利潤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