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壹、教材
第九章生態環境的保護包括二個內容,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對環境的保護。環境教育是壹種終身教育,是國際和國內環境保護形勢的發展所趨,這兩個內容應該是相互相承的。而現實中人們對於前者的了解遠沒有後者那麽廣泛,故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的介紹具有壹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環境的保護之間關系即是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第八章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
二、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根據大綱和課程目標,本課內容要求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和保護措施,了解我國生物多樣性的概況和面臨形勢。2.情感態度目標:
①通過對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理解,掌握局部和整體的統壹觀念及對生物多樣性的概念有更深刻的把握。②通過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概況與形勢的分析,增強愛國情感和建設祖國的社會責任感並且建立起完整而科學的環境保護意識。
3.能力目標:
通過讓學生收集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環保宣傳資料,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態度。
三、重點、難點
重點:①對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保護(知識重點)。這個知識點是建立科學環保意識的理論基礎,只有在了解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才具有科學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投入行動,而保護措施就是我們能夠起而行的具體體現。②我國多樣性的概況及形勢(情感重點)。此是本文的情感重點,只有知道我國面臨的嚴峻形勢,才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及能讓我們對環保事業堅持下去的源動力。
難點: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這個知識點需要對第八章的生態系統的成分、結構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這些已學知識相聯系起來才能真正理解,而且無法用具體的感性材料可以幫助學生的理解,比較抽象,故將其列為難點。
四:教法、學法
教法:本節課我采用的是講述法,但不是傳統的註入式,而是結合了直觀教具(圖片),討論式的教學方法,由此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
學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更要的是讓學生充分體現其主體性。讓學生讀——通過閱讀課文,讓學生學會收集信息的能力,增強理解力。
讓學生講——討論分析信息,讓能表達出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讓學生想——在討論、分析、綜合過程中,學生主動思考並得到其所需信息,培養歸納、比較、綜合能力。
讓學生做——學生在收集對生物多樣性的宣傳資料中得到實踐,培養實際收集信息能力。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我以壹句廣告詞來引入本文。畫面是壹雙黑猩猩純真無邪的眼睛,所提出的口號就是“我們不想孤獨的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2.引出課題:生物多樣性及保護
從三個層次上來理解生物多樣性這個概念:基因,生物物種,和生態系統
3.進入教學過程:
(1)設計問題情境:為什麽要保護生物多樣性?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組織討論,得出生物多樣性的價值,通過這種學生自學和討論來體現本文的重點內容——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增強閱讀能力,並可以提高分析、歸納其所得信息能力及交流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對本文的難點——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讓學生來說明自己對其的理解,從而帶動學生回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概念的理解,並請學生比較生物多樣性的三種使用價值的側重點。以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處理所面對的難題來解決本文的難題。
(2)展示資料,探討問題:我國的生物資源和面臨威脅。
用圖片(有條件的可以用錄象)來展示我國存在的各種美麗生物和瀕臨生物,了解大自然的美,並且了解我國生物多樣性在世界上所處的位置,來感受到我國的生物資源之豐富。
讓學生表達出自己收集起來的資料(包括圖片、數據),由這些直觀感性材料中須生可以強烈感覺到我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迫切需要(比如:大批藏羚羊被剝光皮赤**的棄於在山谷中,如此觸目驚心!),就引出壹個問題:如何保護這些美麗的生靈?
由此展開討論,包括以下幾個內容:①我國生物多樣性面臨什麽威脅?②這些威脅來自於什麽?③為消除這些威脅我們可以做些什麽?
讓學生從生活中得到啟示,並舉出例子。(比如對於外來物種入侵問題,可以舉出幾個例子來加深理解)
六:作業
最後留下思考題:我們在生活日常中可以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做些什麽?
七:板書設計
第九章生態環境的保護
第壹節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壹、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二、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1、生物多樣性的直接使用價值
2、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
3、生物多樣性的潛在使用價值
三、我國生物多樣的概況
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特點
我國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威脅
四、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
生物細胞中的糖類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細胞中的糖類,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壹、說教材
(壹)教材分析
細胞中的糖類是人教版必修壹第二章第壹節的內容,學生在2、3節學習了細胞中的蛋白質和核酸,這兩種生物大分子都具有壹定的結構層次即元素、基本單位、長鏈、大分子。這樣能更好理解單糖、二糖、多糖的區別及多糖的大分子性,從而培養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通過對糖和脂的分類和比較能更好地培養分類、比較的學習方法。學完本節課後,學生對生命是物質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能理解糖類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糖類的組成元素、分類、分布及功能。
2、能力目標
(1)嘗試進行自主學習
(2)嘗試比較分類的學習方法,體驗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
(3)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壹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2)體會生物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
(3)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教學重點:糖類的種類及作用。課程標準中關於本節內容的第壹個要求是概述糖類的種類和作用屬理解層次,並與以後要學習的細胞代謝內容聯系密切,所以確定為重點。
教學難點:多糖的種類及作用;
二、說學生
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高壹的學生他們在初中就已經學過壹些相關的化學知識,也有壹定的實驗能力。這都為學習本節的重點知識奠定了基礎,特別是難點的教學。而且此年齡段的學生對探究細胞奧秘存在好奇心,具有壹定的分析問題、獲取信息的能力,實施問題探究教學是可行的。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問題探究教學法: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構建過程中。
2)直觀教學法:利用投影或掛圖,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教學氛圍。
2、學法:
談話法、比較分析法、啟發式討論法等,引導學生思考壹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環節壹:引入新課:
先復習上節關於核酸的知識並便於和新授內容銜接。以問題探討提供的情景和討論題引入糖的學習。
環節二:細胞中的糖類:
為本節重點內容,分三步突破:
1、老師帶領學生學習糖的組成元素、分類及分布,對於難點多糖的種類,采用實例介紹的方式,使學生有直觀認識。
2、完成糖的分類、分布表格進壹步深入認識糖的分類及分布;在單糖、二糖、多糖的區分中學生會認識到各多糖結構的不同和多糖的形成及水解。
3、通過糖應用,體會糖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對糖的認識更有立體感。通過實例,學生對多糖中澱粉和糖原的儲存功能及各糖之間的轉化有了深入的認識。
環節三:鞏固練習:
課本課後練習題,使對本節知識點有壹個全面準確的把握。
五、說板書設計
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最後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本節課的內容,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學生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老師和各位同學。
生物的特征
壹、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特征》這節課是本套教材的開篇內容,它交代了什麽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征,從而為本學科指出了研究的對象。本節內容的呈現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的弊端,從而召示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由此可見,本節內容在教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2)學生能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同特征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情感。
3、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同特征
(2)增強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4、教學難點
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討論的組織
二、學情分析
生物的特征生物說課稿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還帶著稚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的初壹新生,他們還不懂什麽是生物學,雖然具有壹些小學自然課基礎,但對生物的特征只具朦朧的認識,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不強。
三、說教學方法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討論法、探究法。把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東西拿來做教具,充分設疑,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認識生物,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說學習方法
學生以小主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五、說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目前我校還沒有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基於這種實際條件,我壹實物為教具,準備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實物,及壹些圖片。
2、學生準備:學生準備實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蟲,水瓶等
六、說教學過程
1、小組競賽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壹開始上課,先進行壹個小組競賽,教師把師生課前準備的實物放在壹起,要求各小組把它們分成生物和非生物兩類寫在紙條上,看哪組正確率,然後排列名次。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抓住了初壹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增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能提高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2、充分質疑分析討論暢所欲言
從上面的競賽內容,順理成章地提出本節課要討論的重點問題(1)怎樣區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同的特征?
然後分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後全班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不僅有利於解決問題,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鍛煉,真正體現新課標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宗旨。通過這壹過程,教師收集學生的正確觀點,糾正學生錯誤觀點,使生物的***有特征在學生頭腦中漸漸清晰,以利於接下來的教學的順利進行。
3、舉例和討論突破重難點
通過以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進壹步理解生物的***同特征,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從而突破本節的重難點。
(1)小組討論:人為什麽要吃飯?動物都要吃東西嗎?植物也“吃飯”嗎?它們吃什麽?這些都說明了什麽問題?
問題壹出,學生壹下子活躍起來,紛紛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還爭得面紅耳赤。這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得了知識,最後在教師適當的講解下各小組達成***識,得出結論: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小組討論:人為什麽要大小便?動物都要排出體內的廢物嗎?動物還有哪些排出廢物的途徑?植物是怎樣排出廢物的?這說明生物都有什麽現象?
通過學生的討論,最後得出:生物都要排除體內的廢物。
(3)小遊戲、小討論:拿東西在小組成員眼前晃壹下,他會怎樣?或拿東西想打他的頭,他會怎樣?為什麽會這樣?植物會對刺激做出反應嗎?怎樣證明妳的說法?
對這些現象的原因,學生能解釋的很少,而且解釋的也不夠到位,特別象植物對刺激有明顯反映的例子少。這時教師做適當的解釋得出結論即可。更多的疑問作為質疑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究的欲望。最後總結出:生物能對刺激作出反應。
(4)小競賽:
舉例說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組舉的多。誰能說出生物體是有什麽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長大嗎?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回答這些問題,比誰的知識豐富,誰為小組作出的貢獻大。由此啟迪學生,平時要多用功學習,將來才有勝過別人的希望。“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鼓舞”,在學生熱情高漲的時候,由學生總結出: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什麽樣的,學生並不清楚,由此設疑,為以後的學習設下伏筆。
(5)學生討論:
小貓掉到水裏,長時間出不來會淹死,死亡原因是什麽?植物也要進行呼吸嗎?由此妳得到什麽結論?
通過學生分析討論,讓學生把所知道的告訴給其他同學。通過表達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得出: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學生知識有限,只要求知道什麽是呼吸,而不能對呼吸進行深入地探究。
4、課堂小結課後延伸
通過以上的學習,讓學生總結出生物的特征,教師板書。
同時提示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麽是生物,如果妳對課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征有什麽不同意見而需要補充和建議的話,課後可以進壹步觀察生物,查閱相關資料。
5、課堂練習
小組間舉出不同的例子,相互提問是生物還是非生物,教師做裁判。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呈現生物的六個特征
第壹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