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詩歌的知識點

詩歌的知識點

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

(壹)人物形象。

詩中的詩人形象“我”,壹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或者是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詩歌中描寫的人物形象。

柳永的《雨霖鈴》:寫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後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壹個愛恨情長的藝術形象。

王昌齡的《出塞》塑造了戍邊戰士忠心報國,獻身邊塞的形象。

2.詩人形象

詩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實際上是“詩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詩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詩歌中,壹般有下面幾種形象類型。

(1)傲視權貴、傲岸不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4)懷才不遇、壯誌難酬的形象。如陳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

(5)矢誌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如陸遊和辛棄疾。

(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如王昌齡的《出塞》。

(8)愛恨情長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鈴》。

(二)景物形象

1、詩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園桑林、大漠孤城之類,它們往往不再是純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詩人主觀情思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它們常常寄托了詩人對社會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2、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情感,“境”是詩歌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意”與“境”融合壹致所形成的藝術境界就叫“意境”。

(三)事物形象

多見於詠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