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歷史事件: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壹個被西方經濟學家稱之為“黃金時代”的時期。
主要內容: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233億美元到1971年的10634億美元。
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政府註重以解決就業問題來促進生產和消費,並保持財政預算平衡。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分別提出“新邊疆”和“偉大社會”施政綱領,把大規模赤字財政最為經常性政策,以降低失業率、促進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
從20世紀60年代起美國經濟便開始逐步被金融寡頭所掌控,美國由此走向衰退,從壹個奮發向上的國家,變成靠剪“外國羊毛”而剝削別國為生。
擴展資料: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頭二十多年,美國經濟雖然發展了,位於世界各大國之首,但其國內民眾普遍不滿,被統稱為“進步主義運動”的各種民眾運動風起雲湧。它們的目標多種多樣:實現食品安全、爭取工人權益、要求婦女平等地位、反對腐敗等等。
從1919年春開始,美國物價飛速上漲。與戰前比,1920年上升了105%。通貨膨脹與其他因素壹起帶來了嚴重的罷工浪潮。
在強大的社會運動的推動下,美國政府把改革放到自己工作的首位。美國政府采取的最主要改革措施是實現稅收改革和落實反托拉斯法。美國司法部壹直不遺余力地起訴壟斷企業。最大的成果是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下令解散龐大的石油和煙草壟斷企業。
美國政府不斷地改善行政機構,增加制度供給,加強對市場的監督。地方政府則進行市政管理改革。從建立委員會制到實行市政經理制,既減少腐敗也提高專業管理水平。
1944年7月1日,在美國新罕布什州布雷頓森林召開的國際會議簽訂了《布雷頓森林協定》。它通過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奠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通過建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的前身)為美國支持它國經濟建設,實際上也是促進本國生產創造了條件。
關貿總協定和布雷頓森林協定奠定了美國的世界經濟霸權。
人民網—美國的世界經濟霸權從何而來
百度百科—美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