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描寫的是諸葛孔明,出處是《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是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看到他後的外貌描寫。
譯文:只見他身高八尺(壹米九左右),臉上如同美玉壹般光滑,頭上戴著綸巾,身上披著畫有仙鶴的袍子,整個人的神態仿佛像是壹位神仙。
擴展資料:
諸葛亮的壹生呈現出傳奇的色彩,壹生與“術”“命”相抗爭,但最終依舊難逃命運的束縛,造成悲劇形象。諸葛亮的悲劇形象主要表現在“未逢其時”,“未得明主”也可以說是造成悲劇形象的主要原因。
在蜀漢的政權決策過程中,出現過幾次重大的決策性失誤均是劉備壹意孤行,不聽眾人勸阻而造成的,從此可以看出諸葛亮“未得明主”。以荊州為例,分析諸葛亮的隆中對可以看出荊州的重要性,其中描述先取荊州,以此為基礎取西川建立基礎,構建成鼎足之勢,逐漸徐徐圖之,興復漢室,並且在後續的發展中也證實了諸葛亮的觀點。
但對於諸葛亮來說,雖然提出了觀點,但依舊要遵循主公的意願,至此埋下蜀漢滅亡的引線。在關羽守荊州時,諸葛亮曾對關羽說道“北拒曹操,東和孫權”,但關羽並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建議,最終造成荊州失守,造成嚴重的後果。
荊州的失手最終造成劉備失去軍事基地,也為後續的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劉備多次不聽勸阻最終造成了其悲慘的壹生,例如在為關羽報仇的觀點上,劉備壹意孤行,不聽眾人的阻攔,最終造成黃忠慘死、陸遜營燒七百裏,劉備軍事力量損失殆盡,蜀國傷了自身的元氣根基,造成最終的壹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