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簡短文字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簡短文字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清明節氣候特點、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清明節的習俗、清明節的傳統食俗、清明節的農事諺語。

壹、清明節氣候特點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

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

二、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壹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壹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壹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壹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三、清明節的習俗

1、掃墓:清明節屬於“祭祖節”,清明掃墓,是表達孝道的重要日子,以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清明節掃墓,壹般上午進行,還要攜帶酒食果品,在墓前焚燒紙錢,為墳墓培新土,叩頭拜祭。

2、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風最為盛行,所以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3、蕩秋千:秋千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壹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漢代以後秋千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活動並流傳至今,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還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被兒童所喜愛。

四、清明節的傳統食俗

1、青團子:清明的頭號食物當屬“青團子”。在南方壹帶,壹到清明時節,青團子幾乎隨處可見,大街小巷都有,配合著美味的或豆沙或芝麻的團子餡兒,真是軟糯潤滑,香甜可口。

2、煮雞蛋:有壹些地方的人,會在早上吃壹個煮雞蛋,當地的民俗認為,清明吃壹個雞蛋,對壹整年都有好處。故清明吃雞蛋有祝福之意。

3、暖菇包:在泰寧壹帶,清明時節正是采摘新鮮暖菇草的好時節,當地采摘後將其制作成或包子狀或餃子狀的暖菇包,新鮮爽口。

五、清明節的農事諺語

1、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

2、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蘇、鄂)。

3、續三個月(桂)。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魯)。

4、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5、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華東、華中、華南、四川及雲貴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