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9年4月22日,《舌尖上的中國》壹***三季,第壹季7集;第二季8集;第三季8集。
1、舌尖上的中國第壹季
在以往的影像素材裏,中國美食更多以“烹飪大師”或“美食名家”結構,展現的是“精湛的廚藝”和“繁復的過程”,能夠看到的電視節目也多以“比賽”的形式出現。
在本片中,中國美食更多的將以輕松快捷的敘述節奏和精巧細膩的畫面,向觀眾,尤其是海外觀眾展示中國的日常飲食流變,中國人在飲食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和獨特的味覺審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層面的東方生活價值觀 。
2、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作為壹部探討中國人與食物之間關系的美食紀錄片,以食物為窗口,讀懂中國——通過美食,使人們可以有滋有味地認知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
“壹方水土壹方人”,本片將通過展示人們日常生活中與美食相關的多重側面,描繪與感知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家族觀念、生活態度與故土難離。人們收獲、保存、烹飪、生產美食,並在其過程中留存和傳承食物所承載的味覺記憶、飲食習俗、文化樣態與家常情感。
本片***8集,將從時節、腳步、心傳、秘境、家常、相逢、三餐七個角度來講述中國美食故事,第8集為拍攝花絮 。
3、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近觀食物之美,遠眺中華美食所根植的文化淵源,藉飲食之道深度挖掘更有價值和韻味的中國故事。在歷史演化中探究中國美食的遷徙與融合,深度討論中國人與食物的關系。
節目攝制組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臺灣地區,拍攝地點多達115處,調研采訪人物300多人,拍攝美食達400多種,傾力為觀眾呈現視覺及精神大餐。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陳曉卿向臺裏申請選題的時候,臨時選了個名字叫做“柴米油鹽醬醋茶”,後來壹度叫過“舌尖上的旅行”,最後劇組討論才定下了《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名字。
任長箴受《慢食運動》中對美食學以及領域分類的啟發,來劃分了《舌尖上的中國》每壹個分集。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後來在《舌尖上的中國》裏以“記憶中的味道”呈現,以壹種比較慢的節奏去吃東西、去生活,食物都是最本初的那種食物,最幹凈、最樸素、最具有自然韻味的。
大框架確定之後,劇組得到了壹本《中國烹飪大全》,裏邊羅列了和烹飪有關的所有素材,任長箴復印了書中很多關於“醬板鴨”“調味料”“湘西臘肉”具體的材料,後來還讓三、四集的兩位導演在網上各自買了壹本,專門研究裏面的“轉化的靈感”和“時間的味道”。
百度百科-舌尖上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