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是什麽典故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是什麽典故

1、典故:賈島推敲

壹天,賈島在京城長安,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壹首詩,其中兩句是:

“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但壹時不知哪個字好。於是,壹面思考,壹面用手反復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感到十分驚訝。

韓愈看到,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妳騎驢子怎麽低著頭,也不朝前面看看?”

賈島壹驚,慌忙下驢,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驢上所得詩句,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講了壹遍。

韓愈聽後,轉怒為喜,深思片刻後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沈靜得沒有壹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

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

“推敲”壹詞是根據唐朝詩人賈島錘煉詩句的故事引申出來的,意為反復琢磨。

2、此句出自賈島《題李凝幽居》,附原文如下: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賞析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歷來廣為傳誦的名句。這兩句詩,粗看有些費解。詩人當然不可能連夜晚宿在池邊樹上的鳥都能看到。其實,這正見出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於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老僧(或許即指作者)壹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壹陣不安的噪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這壹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在講詩詞推敲字句”煉“字“時,常用此句範句,”僧敲月下門“倘用“推”字,就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3、作者簡介: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又名瘦島,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範陽縣(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長安(今陜西西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並成為“苦吟詩人”。後來受教於韓愈,並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今四川蓬溪縣)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