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戴聖所寫的《雖有嘉肴》全文及翻譯如下:
全文: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翻譯: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兌命》裏說:“教人是學習的壹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雖有嘉肴》賞析
《雖有嘉肴》出自《禮記》之中的學記。看了篇文章,從這裏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壹大特點,非常重視實踐,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於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好的。進行實踐必須抱著現實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以清醒冷靜的態度面對現實,是壹就是壹,絕不說是二。即使錯了,也要敢於承認,使言行合壹,理論和實際聯系在壹起,反對空頭理論。
《雖有嘉肴》運用托物言誌的手法引出要闡明的觀點,指出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學”是息息相關的。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雖有嘉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