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創造適合學生教育》讀書筆記

《創造適合學生教育》讀書筆記

 當認真看完壹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壹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創造適合學生教育》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創造適合學生教育》讀書筆記1

 偶然的機會,將這本《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收納到書櫥裏,如獲至寶,愛不釋手。這本教育類讀本,不像其他著作曲高和寡,咬文嚼字,而是用大量的事例、典故、寓言等帶領我們探尋教育的真諦。

 作者馮恩洪先生,曾經是上海建平中學校長,他不僅具有遠見卓識,還是“藝高人膽大”的教育實踐家。他在建平中學推行“走班制”,首創並踐行“合格 特長”的辦學理念。他著作的這本書深入淺出的向我們講述了教育的真諦,提倡學校積極開展課程建設,努力實施實效德育,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優化學校文化內涵等,每壹個章節都有他親自開展的教育實踐,讀罷,讓人對這位著名的教育家仰慕萬分!

 馮恩洪先生開篇壹個生動的寓言故事《老虎辦學》在有趣、詼諧的語言中,仿佛又給教育了壹個重重的警醒,故事講述的是五十知天命的老虎當膩了“百獸之王”後,突然想當校長了,於是辦了壹所學校自封校長,要鴨子練長跑,兔子練遊泳,老鷹學爬樹----鬧了壹番笑話後,學校關門,最後老虎感嘆“校長不是人當的”。這個自編寓言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麽?我們不是要培養壹模壹樣的學生,而是要讓每壹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個個成才。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教育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應該對於有差異的學生給予適合的教育!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課程是學校教育的載體,如何能讓每壹個學生找到適合的課程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在基於全國統壹的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我們有必要根據學校特點、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量身定做適合自己的課程,即將國家課程校本化!而第三課程也稱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設置是解決學生差異教育問題的最好辦法。第三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補充,是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需、特長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發展自己的長處,避開自己的短處,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逐步樹立自信心,發展自己的特長,即馮恩洪先生提出的“合格 特長”的辦學思想。

 很榮幸,我校正是以建設“合格 特色”的學校,培養“合格 特長”的學生為辦學思想,多年來,我們努力踐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開設了大社團課程,即第三課程,課程涵蓋舞蹈、音樂等20多門學生喜歡的課程內容,十幾年的堅持中,我們走出了壹批批德才兼備的學生,再讀馮先生的著作,更加堅定了我們要繼續走下去的決心,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的戰線上,我們將精益求精、砥礪前行,不忘初心!

《創造適合學生教育》讀書筆記2

 利用十個月時間讀了馮恩洪校長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壹書,對我觸動很大,感悟很深。在這本書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就是其中關於如何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如何進行教師自我提高的這部分內容。

 在這部分中我讀到了:在三尺講臺上,我們不但要珍惜講臺,熱愛講臺,享受講臺,而且要挑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講臺。我們同樣可以品味壹流人生,創造壹流業績。要發展自己只有兩條路,第壹條是知識的補充,第二條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學習,經驗積累需要反思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學會合作雙贏,做復合型的教師,妳就會成功。

 對照馮校長的真誠告誡,反思自己在這兩方面的做為,感覺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讀書學習方面,感覺自己做的很不夠。壹是讀書少,二是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更少。平時總感覺時間少,拿各種原因給自己找理由,現在想起來,如果把平時上網看新聞等的上網時間拿來讀書,也能通讀幾部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著作了。總覺得自己的知識教中學夠了,正是這種對自己滿足的心態,使自己變得懶惰。現在讀了馮校長的書後,覺得從現在開始應該嚴格地要求自己,過去教師們常講:要給人家壹碗水,自己就要有壹桶水,現在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會落後,就會被淘汰。只有改變觀念,終身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長時間地照亮別人,發展自己。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打算制定壹個讀書計劃,擠時間來讀幾本教育教學學理論名著,除了學校發的讀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在網上找壹些適合自己的讀物來學習,還要做好筆記,以便能不斷地提醒自己,特別是要學習壹些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並用來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活動,爭取用不到壹年的時間,使自己的理論素質有所提高,同時學習壹些專業知識,以便更好地為學生、學校服務。

 在書中,馮校長還告訴我們要積累經驗,學會反思。壹個優秀教師與壹個普通教師的區別在於,壹個壹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課有多麽的成功,而壹個優秀的教師永遠認為教學是壹個令人遺憾的行為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課永遠是還沒有上,接下來要上的那壹節課,是自己已經上過的課中永遠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審視的環節。要提高自己就要學會反思並經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更好的處理方式方法,教師要有反思的意識、習慣和技能。明確自己在專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其專業發展的現有水平、從而對自己的專業發展始終保持壹種開放的、動態的心態。對照這方面的要求,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壹會不能經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只是有問題出現的時候才去反思,如果每個教學行為後,都去反思壹下,總結壹下,就不是出現或少出現壹些問題,所以要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勤反思,勤總結,總結成功的部分,反思失敗的教訓,使自己成為壹個有較高素質的教師,更好的為學生、學校服務。

 在書中,馮校長還告訴我們,要發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師要學會合作,實現雙贏。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自己要學習的長處,所以要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與同事分享,只有這樣,才能有壹個充滿合作的團結的集體,合作不僅僅是指教師間的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合作,因為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向行為,如果沒有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就不會成功。所以學會合作、樂於合作是壹個優秀教師的素養。應該朝這方面繼續努力。

 馮校長在書中最後指出每壹名優秀教師都是復合型的教師,要釋放學生的潛能,除了關註他們所學的.國家課程外,還要關註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因此,教師能不能上壹門國家課程,開壹門校本課程,帶壹個學生社團也是評價壹個優秀教師的的壹方面。所以教師應該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要有自己感興趣的方面,然後才能影響自己的學生。今後自己在這方面也要努力。

《創造適合學生教育》讀書筆記3

 從今天開始讀《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壹書,作者馮恩洪是遠傷害建平中學校長,業界普遍認為在教育界,有“北魏南馮”的說法(北有魏書生,南有馮恩洪),可以說是教育界的壹位高人。此書從課堂改革、教育環境、德育、學生個性培養等方面闡述如何為學生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看後令人頗受啟發,下面就自己認為好的只言片語和大家***享。

 1、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關鍵的關鍵是要研究學生,是我們的老師由心中有書走進胸中有書、目中有人的境界。

 2、讓每個學生感動的教育就是讓學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

 3、教育不僅要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4、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就能讓學生在課堂裏聽得懂,他就告別忍受,走出接受,走進享受。

 5、知識就是力量應該這樣理解:沒有知識就沒有力量,光有知識不壹定具有力量,簡單的知識堆積不產生力量,只有應用的知識,知識才是力量。

 6、教師不要講學生已經會的東西,也不要講學生聽後依然不會的東西。只有這樣,方能使課堂從低效走進有效,從有效走向高效。

 7、美國國家教育中心的實驗報告:調動多種感官獲得知識24小時以後知識的鞏固率要上升到30%,而交流、合作、討論,24小時以後知識的鞏固率要上升到50%。

 8、對積極地教育環境的界定是:它是使人賞心悅目的,它是使人誘發積極情感的,使人進入期間,置身其間得到暗示,得到啟迪的。

 9、老師不能不像老師,老師不能光像老師。

 10、我們應該是給他提供人生必需的而他的家庭不可能提供給他的那壹點東西,這是教育的價值。

《創造適合學生教育》讀書筆記4

 翻開書,首先看到了作者馮恩洪的簡介:全國著名教育專家,中國關心下壹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等等稱號,以及對於他的點評。其次看到目錄,分為9個主題,每個主題都很吸引人。

 開始進入讀書之旅,本以為又是壹些枯燥無味的教育理論,讀了前言之後發現我的判斷是錯誤的,應該說這是壹部觸動心靈的書——喜歡!

 讀這本書時,總有壹個感受,那就是感覺這塊兒說得挺好,那塊兒寫得也很有道理,總想把這些內容都記下來,但是又記不住,所以就潛意識地多翻幾遍。在主題1中提到:如何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呢?講了三方面:第壹方面,教育要註意受教育者的差異。其中提到根據學生的差異應該發展和培養哪些能力,又談到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會人。自然人的第壹個特點就是差異性。那麽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是不是也應該想到學生是有區別的,我們又應該如何區分對待呢,這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第二方面,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文中提到“和諧”,包括“傾聽才能和諧,合適才能和諧,選擇才能和諧,享受才能和諧。”第三方面,教育要釋放學生的潛能。人都是有潛能的,而且潛能無限。那麽什麽是潛能?就是潛在的能力。那麽作為教師的我們如何根據學生實際以及我們現有的條件讓學生釋放最大的潛能呢?如何讓學生的潛在能量在我們的課堂裏充分燃燒呢?只要做到這壹點,我們就在做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問題上邁出了壹大步,馮恩洪校長是這樣說的。這也是值得我深思的。

 在課堂上我們充分釋放學生潛能,也就提高了課堂效率,正如書中說的:教師不要講學生已經會的東西,也不要講學生聽後依然不會的東西。只有這樣,方能使課堂從低效走進有效,從有效走向高效。那麽我們就應該在備課時下功夫,其中備學生是不可少的環節。

 看了這本書感覺自己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創造適合學生教育》讀書筆記5

 馮恩洪講述的是“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過於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現在的教育現狀是接受教育,講授教學,必須改變教育理念以及課堂變革和建設,才能從根本改變現狀。

 課堂教學教什麽,適合比標準更重要,國家課程校本化很重要,進而,設計教學重難點時需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切不可胸中有書,目中無人。所以,我們不能再抱著課本,抱著教學參考只扣課本和大綱,我們更要關註學生,備學生。另外,老師不講學生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學生,釋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潛能,才會收獲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驚喜。

 怎麽教?怎麽教的問題就是所謂的教法。從理論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類:第壹類是講授課堂,用教師的壹講到底來完成知識傳授。第二類為合作課堂,即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經過啟發以後,學生仍然存疑的,這個時候才讓教師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三類課堂,對於相同年齡的人,因為他們智力上的差異不是給他壹模壹樣的教育,而是給他合適的教育,這種提高質量的教學方法叫做差異教學或者說差異課堂。

 課堂教學要由講授走向合作,“班裏最好的學生壹定也沒有老師知道的知識多,但老師知道的知識絕不會比全班同學加起來的知識多。”馮恩洪前輩的這句話有力的揭示了講授教學的弊端,非常具有說服力。

 所以,課堂變革在於關註差異,尊重情感,釋放潛能。

 馮恩洪前輩的講座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他的講座對我來說非常震撼,他是因為有恒心有毅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他激發了我對教育的追求,我並不追求能成為壹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實的在三尺講臺上站好每壹個40分鐘。

 馮恩洪講述的是“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過於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現在的教育現狀是接受教育,講授教學,必須改變教育理念以及課堂變革和建設,才能從根本改變現狀。

 課堂教學教什麽,適合比標準更重要,國家課程校本化很重要,進而,設計教學重難點時需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切不可胸中有書,目中無人。所以,我們不能再抱著課本,抱著教學參考只扣課本和大綱,我們更要關註學生,備學生。另外,老師不講學生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學生,釋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潛能,才會收獲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驚喜。

 怎麽教?怎麽教的問題就是所謂的教法。從理論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類:

 第壹類是講授課堂,用教師的壹講到底來完成知識傳授。

 第二類為合作課堂,即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經過啟發以後,學生仍然存疑的,這個時候才讓教師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三類課堂,對於相同年齡的人,因為他們智力上的差異不是給他壹模壹樣的教育,而是給他合適的教育,這種提高質量的教學方法叫做差異教學或者說差異課堂。

 課堂教學要由講授走向合作,“班裏最好的學生壹定也沒有老師知道的知識多,但老師知道的知識絕不會比全班同學加起來的知識多。”馮恩洪前輩的這句話有力的揭示了講授教學的弊端,非常具有說服力。

 所以,課堂變革在於關註差異,尊重情感,釋放潛能。

 馮恩洪前輩的講座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他的講座對我來說非常震撼,他是因為有恒心有毅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他激發了我對教育的追求,我並不追求能成為壹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實的在三尺講臺上站好每壹個40分鐘。

 馮恩洪講述的是“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過於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現在的教育現狀是接受教育,講授教學,必須改變教育理念以及課堂變革和建設,才能從根本改變現狀。

 課堂教學教什麽,適合比標準更重要,國家課程校本化很重要,進而,設計教學重難點時需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切不可胸中有書,目中無人。所以,我們不能再抱著課本,抱著教學參考只扣課本和大綱,我們更要關註學生,備學生。另外,老師不講學生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學生,釋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潛能,才會收獲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驚喜。

 怎麽教?怎麽教的問題就是所謂的教法。從理論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類:第壹類是講授課堂,用教師的壹講到底來完成知識傳授。第二類為合作課堂,即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經過啟發以後,學生仍然存疑的,這個時候才讓教師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三類課堂,對於相同年齡的人,因為他們智力上的差異不是給他壹模壹樣的教育,而是給他合適的教育,這種提高質量的教學方法叫做差異教學或者說差異課堂。

 課堂教學要由講授走向合作,“班裏最好的學生壹定也沒有老師知道的知識多,但老師知道的知識絕不會比全班同學加起來的知識多。”馮恩洪前輩的這句話有力的揭示了講授教學的弊端,非常具有說服力。

 所以,課堂變革在於關註差異,尊重情感,釋放潛能。

 馮恩洪前輩的講座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他的講座對我來說非常震撼,他是因為有恒心有毅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他激發了我對教育的追求,我並不追求能成為壹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實的在三尺講臺上站好每壹個4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