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民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

民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

壹、收復臺灣——鄭成功

鄭成功(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賜姓朱,改名成功,為明末南安人。荷蘭殖民者於1624年(明天啟四年)侵占了我國的臺灣,對臺灣人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並不斷騷擾福建、廣東沿海地區,激起中國人的無比憤慨。

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鄭成功為了抗議荷蘭殖民者在海上的擄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臺灣貿易,在經濟上給荷蘭殖民者以有力的打擊。

1661年4月,鄭成功令長子鄭經防守廈門,新率戰艦120艘,將士25000余人,在金門料羅灣誓師東進收復臺灣。經過激烈的海戰,鄭軍擊沈荷軍主力艦“赫克托”號,收復了“赤嵌樓”。

在近壹年的爭奪中,荷軍傷亡近2000人,損失慘重。1662年2月1日,荷蘭侵略軍被迫投降,被侵占達38年之久的臺灣終於重歸祖國懷抱。

二、虎門銷煙——林則徐

林則徐(1785—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溢號文忠,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 “經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救災賑民。

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鬥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壹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誌》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

三、萬裏勤王——秦良玉

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柱宣慰使(俗稱土司),馬千乘被害後,因其子馬祥麟年幼,秦良玉於是代領夫職。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崇禎皇帝曾作詩四首贊頌秦良玉。

秦良玉死後後世文人贊頌秦良玉所作的詩詞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對秦良玉大加稱贊,愛國將領馮玉祥也曾說到:“紀念花木蘭,要學秦良玉。”明朝滅亡後,南明王朝追謚秦良玉為“忠貞侯”。

歷朝歷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裏,而秦良玉是歷史上唯壹壹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裏的巾幗英雄。

四、精忠報國——嶽飛

嶽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嶽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

他率領的“嶽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哀嘆,表示對“嶽家軍”的最高贊譽。嶽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壹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鬥爭的勝利。

他是南宋初唯壹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嶽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著有《嶽忠武王文集》。

五、抗日英雄趙尚誌:

趙尚誌三個字,曾讓侵華日軍聞風喪膽,“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誌”,是倭寇發出的無奈而又欽佩的感慨。 被日偽稱為最頑固的“反滿抗日”分子!

當年東北流傳壹種說法,叫“南楊北趙”。“南楊”指的是楊靖宇,“北趙”就是趙尚誌,他十七歲加入中國***產黨,同年就讀黃埔軍校第五期,歷經艱難困苦,抗日決心毫不動搖,即使最後負傷被俘,依然寧死不屈。

壹位專家說,東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趙尚誌壹直用原來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趙尚誌也曾用過另外壹個名字。據尚誌市烈士紀念館館長劉莉介紹。

趙尚誌曾擔任1940年創刊的《東北紅星壁報》主筆。“向之”的主筆筆名,後來發現的手稿原跡證實,是在“尚誌”兩字基礎上修改而來的。據劉莉館長介紹,趙尚誌除了寫過報紙上這些文章詩歌之外,還曾為《白山黑水》這首抗日歌曲寫過歌詞,並寫下兩篇關於抗日戰爭的論文。

印象中,趙尚誌應和抗日英雄楊靖宇壹樣身材高大,氣宇軒昂,目前發現的惟壹壹張趙尚誌將軍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趙尚誌擔任巴彥抗日遊擊隊政委時與遊擊隊指揮部成員的合影,趙尚誌手拿馬鞭坐在中間前排,二十四歲的他明顯比兩邊的人矮半頭。

巴彥遊擊隊失敗以後,趙尚誌加入抗日義勇軍孫朝楊部,後率六人赴珠河創建抗日遊擊隊。到1934年,這支抗日武裝不斷壯大,達到數千人。後來趙尚誌將軍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

趙尚誌嗓門很大,常常在大會上向戰士們講述抗日救國的道理,描繪鬼子打跑以後國家未來的模樣。1942年2月,年僅三十四歲的趙尚誌在戰鬥中,遭到混入部隊的日滿特務暗算,重傷被俘後血盡而死。隨後日寇將其遺體肢解成兩部分,身體沈入松花江,頭顱送偽滿“首都”新京(今長春)請功,而後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