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應是:此恨綿綿無絕期。詩句如下:
譯文
長恨歌(節選)
唐代:白居易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壹股合壹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譯文
回頭俯視人間,長安已隱,只剩塵霧。
只有用當年的信物表達我的深情,鈿盒金釵妳帶去給君王做紀念。
金釵留下壹股,鈿盒留下壹半,金釵劈開黃金,鈿盒分了寶鈿。
但願我們相愛的心,就像黃金寶鈿壹樣忠貞堅硬,天上人間總有機會再見。
臨別殷勤托方士,寄語君王表情思,語中誓言只有君王與我知。
當年七月七日長生殿中,夜半無人,我們***起山盟海誓。
在天願為比翼雙飛鳥,在地願為並生連理枝。
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縣尉。壹日,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驛附近的仙遊寺遊覽,談及李隆基與楊貴妃事。
王質夫鼓勵白居易:“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何如?”於是,白居易寫下了這首長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