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三波?,信息革命帶來了生產質量的飛躍和生產關系的深刻調整。與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相比,它的覆蓋面更廣,影響更深遠。互聯網已廣泛滲透到經濟、政治、軍事等各個領域。壹個國家在網絡空間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已成為判斷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準。
其次是建設網絡強國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建設網絡強國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途徑。互聯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是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網信業務代表著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
再者是加快網絡空間法治建設,確保互聯網這個最大變數轉變為黨和國家發展的最大增量。國家網絡信息系統把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黨對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增強履行職責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嚴格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工作。大力維護思想政治安全。
然後是建設網絡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的重要方面。中國文化不具備?強國必霸?的基因,倡導構建網絡空間人類命運***同體,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和睦相處?的文化理念。和?壹個世界,壹個家庭?。中國在網絡空間的發展壯大,有利於維護國際網絡空間的和平、安全與穩定,有利於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和規則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