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97年參加工作,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從最初的洶湧澎湃,到後來的微動漣漪,再到現在的壹潭死水,生活逐漸麻木遲鈍,教學日趨隨波逐流。我,急需壹次生命的喚醒,靈魂的重啟。
? 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下,2018年底,我加入了晉城市名師培養工程,成為初中語文站的壹員,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培訓學習。
? 幹柴遇到烈火,必然被點燃;花朵遇上春天,必然會綻放;欲掙脫羈絆的種子遇見雨露的滋養,必然被喚醒。
? 三年的名師工程培訓學習,喚醒了我對閱讀的熱情。
? 我讀名師工程部推薦的圖書。讀鮑鵬山的《孔子傳》,了解聖人的坎坷經歷,深悟聖賢的博大情懷,感念自我的渺小迷惘,慨嘆人生的真正意義。讀吳菲老師的《不跪著教書》《前方是什麽》,感悟壹個知識分子應有的教育姿態,讓自己更好地站穩三尺講臺。讀李政濤的《教育常識》,褪去五彩的外衣,凝視教育的本真,讓樸質、純真的教育眉清目秀,沈入心海。讀汪誌廣老師的《如何做壹名好老師》,重新審視自我,認知教育,指導實踐。
? 我讀語文名師的教育教學專著。讀余映潮老師的系列教學實錄叢書,感受他做課的厚實、巧妙、靈動、優美,力求感悟在內心,落實在課堂。我讀王君老師的青春語文系列叢書,理解青春語文的含義,感受青春語文的內涵,憧憬青春語文的活力課堂,學習青春語文的七種課型。“妳的活法就是妳的教法,妳的活法就是妳的寫法”,打通語文與生活也成為我的教育追求。我讀肖培東老師的《教育的美好姿態》《語文:深深淺淺之間》《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他淺淺地教語文,卻讓人無時不感受到他對語文的深刻理解。他善於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理解文中的人物,感受語文的美妙;他江南水鄉的純美文筆,如淺淺溪流,把人帶進深深的語文世界。我讀《聽程紅兵老師說課評課》《精致語文:聽徐傑老師評課》,讓自己平時沒有重視起來的教研活動,真正成為教學成長的田野。
? 我讀班主任工作教育專著。讀鐘傑老師的班主任系列作品《治班有道》《壹起走向美好》《新入職班主任成長百寶箱》等,看鐘老師與學生的“恩恩怨怨”,品鐘老師班級管理的智慧,悟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師生關系更和諧了,班級管理更輕松了,教育生活更從容了。重溫魏書生老師的系列作品,讓教育思想時時接受洗禮,讓班級工作處處顯出創意。讀《理想的教室》《班主任微創意》《創新班會課》《打造高績效班級的33個遊戲》《問題學生診療手冊》,時時學妙招,處處講策略,人人求上進,班級面貌煥然壹新。
? 我讀其他各種各樣的書籍。讀孫紹振老先生的《文學解讀基礎》《演說經典之美》《經典小說解讀》等書,騰雲駕霧般欣賞我不了解的文學世界,為文本解讀尋找突破口。讀《毛澤東傳》《周恩來傳》《歐陽修傳》《詩聖杜甫傳》等各種傳記,看人生起伏,悟世情百態。讀《主角》《喜劇》《文城》《我與地壇》《把欄桿拍遍》《中國文脈》等文學作品,穿越別人的生活,豐富自己的體驗。讀《幸福,從接納開始》《微教育》《寫給教育者的積極心理學》《真實的幸福》等書,力求從心理層面為自己僵化的教育思想找到新路,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幸福。
? 當閱讀的熱情被喚醒,我樂此不疲地徜徉在書的海洋中,慢慢癡迷,漸漸沈醉。
? 三年的名師工程培訓學習,喚醒了我對寫作的興致。
? 說來慚愧,作為語文教師,總是想方設法、“威逼利誘”讓學生寫作,可自己卻對寫作無動於衷。20多年來,除了上級布置的任務,自己很少能提起筆來。參加名師工程部的培訓學習,讓我深刻地意識到,讀書少、懶動筆是我教師生涯中最大的損失。因為很少動筆,所以許多寶貴的經驗便不能被保留;因為很少動筆,所以許多失敗的教訓便沒有被記錄;因為很少動筆,所以走得匆匆,看得濛濛,做得草草,想得粗粗。20年來,留下來的只是壹片荒蕪。葉瀾教授說,壹個教師寫壹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多說無益,寫起來再說,於是從教20年後,我開始拿起筆來,抒寫生活。
我寫晉城名師工程部每次外出學習的心得感悟。《京師問道悟成長》中有我對教師生活的重新定義:做教師要身體健康,做教師要博覽群書,做教師要外出旅行,做教師要研究課題……我願堅定理想信念,培養道德情操,夯實理論學識,懷揣仁愛之心,追求幸福的教育。《文化深厚孕美德,教學簡實育棟梁》中,有我對文化建設的思考。海陵中學的校園處處是文化,壹條標語,壹塊綠地,壹棵桂樹,壹座涼亭,壹面墻壁;壹草壹木都在說話,壹山壹石皆有深情。如臯師範附小雕梁畫棟、古樸典雅的大成殿,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孔子像,本身就是壹種無言的文化。學校要重視文化建設,班級也要重視文化建設。文化的力量是無形的,文化的力量更是無窮的。
? 我寫導師入站時備課講課的經歷,寫講課後的感觸和反思。為了上好《妳是這樣的人——品詞析句識杜甫》群文閱讀課,我反復品讀文本,潛心閱讀《詩聖杜甫傳》,寫下《人生只壹季》,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為上好這壹課做好充分的準備。講完《壺口瀑布》,在付老師、馬老師和初語站各位老師的點評後,我回顧備課環節,反思上課過程,寫下《吃透文本才能站穩課堂》《課堂是屬於學生的舞臺》《這些遺憾很美好》等文章,總結上課心得,記下入站感悟。在作文專題交流會後,我充分意識到這麽多年在作文教學上的壹片空白、止步不前,寫下《走起來,我們離目標就不遠了》壹文,表達自己在作文教學上理念的轉變,從而更好地進行作文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 我寫班級故事與教育隨筆。自晉城名師培養工程部從北京學習回來後,我便開始註重記錄教育教學的點點滴滴。《最美好的祝福送給最美麗的妳們》是我新年對孩子們真誠的祝願;《做人要有責任心》是抓住教學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滲透;《問收獲更要問耕耘》是想告訴孩子們,不要只關註考試成績這個結果,更要關註平時學習的過程;《人生有壹種痛,叫再也回不去了》是想讓孩子們明白,珍惜每壹天才是人生的最佳狀態;《我感謝……》是想表達三年來我對孩子們對家長們發自內心的謝意……《張老師評作文》我寫了30多期;《剛子的日常》我寫了20多篇;《我這樣做班主任》我寫了12篇,《教研聽評》我寫了近十篇;《我這樣做班主任》《依托文化建設,打造優秀班級》《壹路閱讀,壹路成長》三個講座稿應運而生……三年近百萬字的教育教學生活記錄,讓我充實,亦使我成長。
我還寫各種生活隨筆。《永遠的遺憾》《今天回家看父母》《春天的思念》《老屋》等文章,憶往事,寫親情,思亡魂,嘆人生,生命因此而厚重;《每天都是好日子》四篇文章,有對人生的迷惘,有對無常的焦慮,有對生活的感嘆,最後終於在得失中學會放下,而走向平和;《再看神州普華章》《中國人定能笑傲風雨紅旗揚》《風雨後中國更富強》三篇戲文,是為武漢加油,是給“戰疫”助力,是壹個平凡教師在國難面前最文弱的表達。
當寫作的興致被喚醒,我心甘情願地跋涉在文字當中,充實而美好,恬靜而幸福。
? 三年的名師工程培訓學習,喚醒了我對教育的思考。
? 20多年的教育工作,漸漸疲憊,漸漸沈淪,漸漸迷失。以為教育就是管著壹群躁動不安的少男少女們相安無事;以為教育就是把參考書上的講析復制在備課本上,然後再粘貼給學生;以為教育就是備課上課判作業應付各種考試。然而走進名師工程的隊伍中,接受線上線下各種培訓後,瀏覽必讀選讀的教育專著間,我對教育又有了新的思考——
? 班級管理不是管束,而是壹個老師帶著壹群孩子,向著***同構建的班級藍圖逐夢飛翔。這裏有仰望星空的憧憬,有腳踏實地的步行,有“因班制宜”的文化建設,有豐富多彩的成長活動,有心心相印的感情交流,有心潮澎湃的人生暢想。這裏有詩意,更有遠方。
? 語文教師不是參考書的搬運工,而是各種文本的點燈人。在文字中出生入死,觸摸那個文本特有的氣質,抓住關鍵的教學要點,設計簡實的課堂思路,讓學生充分地接觸文本,讓課堂充分地開展活動,讓師生充分地敞開心靈,在文本、學生、老師、編者之間,架起壹座彼此理解、互相交融、和諧美好的橋梁。
? 真正的教育是生命教育,是壹位教師借助學科,借助班級,點亮每個孩子的希望之燈,點燃每個學子的生命之火。學會知識,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生存,教育應該是每個孩子壹生最樸素也是最清亮的底色。教師要和學生壹起成長,教師要用自己的成長去更好的助力學生的成長,以自己的專業素養和仁愛之心去為學生壹生的幸福鋪路墊石,最終讓學生的生命走向完滿,追求卓越,擁有幸福。
? 當教育的思考被喚醒,我自信優雅的行走在教育的百花園中,遊覽著,欣賞著,等待著。
雅思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喚醒。教育意味著壹棵樹搖動另壹棵樹,壹朵雲追逐另壹朵雲,壹個靈魂喚醒另壹個靈魂。
三生有幸遇見妳,謝謝妳,晉城市名師培養工程部。
? 謝謝妳,給了我三年的培訓學習機會;
? 謝謝妳,喚醒了我的沈睡欲醒的心靈;
? 謝謝妳,賦予了我第二次教育生命。
? 我也將努力成長為更好的自己,然後去溫暖、去喚醒更多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