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幫忙翻譯文言文

幫忙翻譯文言文

壹、原文及註釋

鈷鉧潭(鈷鉧,即熨鬥。小潭的形狀像熨鬥,故名。)在西山西(西山的西面)。其始蓋冉水自南奔註,抵山石,屈折(曲折)東流。其顛(波頭)委(折曲)勢峻 (水勢急峻),蕩擊益暴(沖擊愈激烈),嚙(音ㄋ壹ㄝˋ,侵蝕)其涯(鈷鉧潭的潭岸邊),故旁廣而中深(潭邊廣而中間水深),畢至石乃止(水流沖蕩到山石才停止)。流沫成輪(水流形成車輪般的漩渦),然後徐行(然後才緩緩而流)。其清而平(潭水清澈而平緩)者且十畝余,有樹環焉,有泉懸焉(鈷鉧潭四周有樹木環繞,有瀑布垂懸而下)。

其上(鈷鉧潭的上方)有居者,以予(余)之亟(亟,音ㄑ壹ˋ,多次) 遊也(因為我多次來鈷鉧潭遊玩),壹旦(有壹天) 款門(敲門)來告曰:“不勝(無法負擔) 官租(官方租稅)、私券(私人借據)之委積 (累積),既芟山(芟,音ㄕㄢ,開辟、鋤草,另外辟山) 而更居(搬家),願以潭上田,貿財(換錢)以緩禍。” 予(余)樂而如其言(我高興地買下鈷鉧潭上方的土地)。則崇其臺(加高它的平臺),延其檻(建長它的欄桿),行其泉於高者墜之潭(將山泉引至高處而讓它墜落於潭),有聲潀然(潀,音ㄓㄨㄥ,通“淙”,淙水悅耳的聲音)。尤與中秋觀月為宜,於以見天之高,氣之迥(遙遠)。孰使予(余)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是誰讓我喜歡上這蠻夷之地而忘卻故鄉?難道不是這座潭嗎?)

二、譯文

鈷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開始大概是冉水從南邊奔流下來,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東流去;其頭尾水勢峻急,更加激蕩,侵蝕岸崖,所以邊緣廣闊而中部水深,最後遇有石頭停下來;水流形成的旋渦像車輪翻滾以後,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靜的水面有十畝。四周樹木環繞,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來遊玩,剛壹敲門就來告訴我:“官租私債越欠越多,(沒辦法),我想在山上鋤草開荒,並願意賣掉我潭上的田,暫時緩解壹下債”。

我很高興答應了他的話。我就加高臺面,延伸欄桿,疏導高處的泉水使其墜落入潭中,發出了悅耳的聲音。特別是到了中秋時節賞月更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視野更加遼遠。

是什麽讓我更喜歡住在這野曠而忘掉故土,莫非是這鈷鉧嗎?

三、解說

這篇鈷鉧潭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二篇,短短173字,以極精煉的文字,將這小小的水潭,寫的生動有致。柳宗元用“顛委勢峻,蕩擊益暴”簡單八個字,傳神地形容冉水由上遊沖下的急湍險峻;用“嚙其涯”這擬人化來形容急流拍打河岸的力量;“流沫成輪”四個字,便讓人想像河水沖擊山石形成的漩渦景象,而“有樹環焉,有泉懸焉”,僅八個字,就將鈷鉧潭四周的青山泉瀑寫得如活現眼前。潭上居民的壹段話,則隱隱透露出民生疾苦,加深了這篇文章的社會意義。最後壹句話最耐人尋味。表面上是說,這座鈷鉧潭使他樂於居住在這荒僻之地而忘記了故鄉。這是明顯的反話,正因為時時不能忘記故土,不能釋懷於被流貶在這荒僻之地,幸好有這美麗的鈷鉧潭能安慰這孤獨寂寞的心情,使人暫時忘卻現實的不如意。

/gb/page/cc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