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誰知道釣魚的啟示課文原文?

誰知道釣魚的啟示課文原文?

 《釣魚的啟示》是美國短篇小說家兼建築家詹姆斯·勒菲斯特所寫的壹篇短篇小說,本文寫從壹件生活小事中釣魚得到的啟示,以小見大,其主旨是想告訴人們面對生活中的誘惑,要依道德的標準進行抉擇。下面是我整理的誰知道釣魚的啟示課文原文?歡迎閱覽。

 《釣魚的啟示》原文

 那年,我剛滿十壹歲。有壹天,像往常壹樣,我跟著父親去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

 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壹個夜晚。我和父親分別放好魚餌,然後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壹圈圈彩色的漣漪。不壹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

 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壹下,壹定是個大家夥上鉤了。我小心翼翼地壹收壹放,熟練地操縱著。也許是魚想擺脫我的魚鉤,不停地甩動著魚尾並跳躍著,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條魚掙紮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父親劃著了壹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這時是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壹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妳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爸爸!為什麽?”我急切地問道。

 “妳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麽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哭出了聲。

 我擡頭看了壹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麽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裏。大鱸魚有力地擺動著身子,壹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壹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壹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壹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壹個人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

 教學反思

 這是壹篇說理性文章,希望學生通過學習能體會"我"得到的啟示,從而能把這個啟示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懂得要用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能抵制出生活中的種種誘惑。

 在教學中,我註重了以讀為主、在讀中體驗。圍繞“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裏,‘我’的心情有什麽變化?” “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麽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爸爸是怎麽想的?‘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麽啟示?”等問題引導學生朗讀,同時讓學生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如果這事發生在妳身上,妳的心情會怎樣?”最後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去選擇,但說出來容易,做起來難。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道德實踐難。最讓我感動的是在閱讀完材料《心靈的懺悔》後,有些學生的想法,讓我大開眼界,孩子們也給我上了壹堂課,不要小看孩子們的想法,真應該蹲下來,靜聽花開的聲音,每壹個孩子都是獨壹無二的。

 遺憾與不足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壹是指導學生朗讀的方面。當學生都朗讀不夠好的時候,該以怎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這方面還明顯不夠。二是對學生思維的引導。比如在感受兒子的心理變化時,我分析兒子在月光下乞求父親和依依不舍放魚的心理活動體會不夠深刻,此時我完全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思考:此時的兒子可能會在心理想什麽?可能會對父親說些什麽?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順理成章地明白:道德實踐起來卻很難!在教學過程中,我把誘惑給孩子列舉出來,但由於時間的關系,我沒讓學生充分說,有點遺憾。三是課堂生成問題的處理尚不夠機智。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還要多思索,多揣摩,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