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起源於桃符。相傳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山海經》裏,有壹個鬼域的世界,中間有座山,山上有壹棵覆蓋三千裏的大桃樹,樹梢上有壹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
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幹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擴展資料:
對春聯的規範有:上聯以仄聲字為結尾,下聯以平聲字為結尾;上下聯字數要相等;上下聯詞組要相同,詞性要壹致;上下聯對應語句的語法結構應盡可能相同。而弊忌則是所謂的“合掌”,即語義重復,浪費筆墨。
當然,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經歷,春聯的內容會大不相同,而其中又各有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些有關春聯的故事,或讓人心酸,或讓人悲憤,或讓人感動,或讓人興奮,甚至會讓人啼笑皆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