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追根朔源,透過課堂看本質——《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追根朔源,透過課堂看本質——《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 昨天上了壹節《百分數的認識》,上周已經醞釀了教學思路,教學設計的壹次次修改完善,甚至於在上課前的壹個小時,在想教學思路的時候,猛然覺得某個環節可以再修改,立馬提筆改動;上課前的半個小時,我再次地修改了課件。對於自己的這些行為,我是這樣解釋的:更多的是我在不斷地完善自我!我認為,這是壹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是在肯定自己和否定自己中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斷充實自我——追求自己要達到的,堅持自己要完成的。

? 我在頭腦中演練過無數遍上課的場景,有對突發情況的預設,有對學生的回答的預設,有對隨時調整教學環節的預設,但我從沒有想過,課堂會如今天這般的尷尬與無奈,心裏頓覺疲憊和無助。我難過於壹個問題拋出,看到的是壹張張茫然迷惑的臉;我傷心的是對於同伴的回答,同學們沒有任何的反應,壹個個猶如與世無爭的世外高人般觀望。啊!同學們,妳們才是學習的主人啊!

? 學生的不給力給了我迫切反思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數學特級教師周衛東說:不怕失敗就怕沒有創新!而我目前所懼怕的是,我已迷失在數學教學的茫茫迷霧中……這節課的問題到底出現在哪兒?

? 反復揣摩這個經過無數次修改的教學設計,是設計的死板化讓我在課上沒有了挽回的余地嗎?

? 透過課堂,我該看到的是什麽?

? 首先,對教學的側重點沒有做到整體把握。因為在引導學生探究“什麽是百分數”中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所以預留理解“百分數意義”這壹環節,時間上就顯得十分倉促。這壹整體的失衡直接導致了本課的重點沒能得以講清,難點更沒有突破。

? 其次,對學生的預設不夠。我沒有想過“出勤率”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壹個難以理解的坎兒;也沒有想過學生在理解“通過求進球率的大小來確定選派隊員參加罰球是最合理的標準”上有壹定的難度。尤其,當課堂出現冷場的時候,我怎麽去調節?用什麽“武器”調動起課堂的氣氛?——這些都是在課堂之前所沒有想過的。而只有在真正的課堂實踐中,才意識到因為缺少了對學生的預設,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就不能及時地作出準確的判斷和回應,延誤了最佳的時機。

接著,我需要反問自己的是:在教學效果上與預期的效果存在著多大的距離?上這節課前,我的原始目標是什麽?(即,我力求要實現怎樣的目標和帶著怎樣的出發點設計的這節課?)上完這節課後,我所要學生達到的目標達成率有多少?不自覺地在頭腦中隱射出的是學生木訥的眼神,我很難分清是困惑不解還是根本就是無法理解。這讓我懷疑自己對數學知識的把握、對數學思想的本質,是不是只停留表面?

? 學無止境,繼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