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維吾爾族舞蹈劇目

維吾爾族舞蹈劇目

維吾爾族舞蹈有三類

朗賽乃姆”。它和十二木卡姆不同,是另壹種類型的歌舞組曲,曲調結構樸實,演唱風格寬廣豪邁,保持著濃郁的草原風格和勞動氣息。現在保存下來的多朗木卡姆有九套,每套有不同的名稱,多用“比亞萬”(意為戈壁草灘)等富有地區特色的名稱,作為曲調的標題。每套木卡姆是由不同節奏的五個段落組成,段落之間的銜接和諧自然,由慢到快逐漸過渡到高潮。合,有時有兩三組,外加壹個音色更渾厚的大鼓,突出“咚”的音響效果。鼓的節奏決定著舞蹈的快慢和動作的和諧統壹。有經驗的鼓手,使鼓點敲擊的變化多樣,激勵著舞者和觀眾的情緒。嗩吶吹奏的曲調比較靈活,不受鼓的限制,有時拖兩三個小節的長音,或音歇三、四小節,以突出鼓的節奏。

多朗”壹詞,是新疆維吾爾族人的自稱,也是舞蹈形式的名稱。多朗舞是維吾爾族歷史悠久、形式完整、動作粗獷矯健的壹種民間舞蹈,盛行在葉爾羌河畔的麥蓋提、巴楚、莎車、阿瓦提等地區。多朗舞以雙人對舞為基礎,是壹種帶有競技性的組舞。每逢婚嫁、喜慶日歡聚時,都跳多朗舞。多朗舞有壹套完整的表演程式。舞者必須自始至終跳完整個舞蹈,中途不準退出,觀眾也不得隨便離開舞場。

由於地理位置和其它因素所致,使多朗舞較多地保持了原有的草原生活氣息和藝術特色。多朗舞的伴奏音樂叫“多朗木卡姆”或“多朗賽乃姆”。它和十二木卡姆不同,是另壹種類型的歌舞組曲,曲調結構樸實,演唱風格寬廣豪邁,保持著濃郁的草原風格和勞動氣息。現在保存下來的多朗木卡姆有九套,每套有不同的名稱,多用“比亞萬”(意為戈壁草灘)等富有地區特色的名稱,作為曲調的標題。每套木卡姆是由不同節奏的五個段落組成,段落之間的銜接和諧自然,由慢到快逐漸過渡到高潮

薩瑪舞是新疆維吾爾族勞動人民在年節時集體歡跳的壹種古老而歡快的民間舞蹈,動作樸實有力。它主要流行在南疆喀什、莎車壹帶。除年節外,壹般歡慶場合有時也跳薩瑪。節日的清晨,人們到清真寺做完禮拜之後,向大禮拜寺的廣場,清真寺屋頂上的樂師便開始敲起納合拉鼓,吹起嗩吶,隨著樂鼓的聲音,大家合著鮮明有力的薩瑪曲調,跳起薩瑪舞。薩瑪舞的動作和鼓的節奏配合緊密。“咚”的時候多是全腳著地,身體下壓,微頓,擡步時兩手隨身體的俯仰而輕擺,常用跳轉、擦地空轉等技巧動作。跳薩瑪舞的大都是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