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文字的演變歷史順序

文字的演變歷史順序

文字的演變歷史順序: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1、甲骨文

甲骨文又稱“契文”、“殷墟文字”。據考古發現,甲骨文是最早期的成體系的古漢語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甲骨文是鐫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由於缺乏對自然科學的認識,所以每當人們遇到壹些事情的時候,就需要占蔔,所以才會在甲骨上面刻上了文字,並且因為古人相當重視占蔔,所以甲骨文就這樣慢慢的傳承了下來,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的進步,最終慢慢的演化成為了後來的漢字。

2、金文

金文是指漢字的壹種書體名稱,指的是鑄造在殷商與周朝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金文運用了約八百年,從商代末期到秦滅六國。

金文課略分為四種,即商朝金文(其最長之文,僅有四十余字)、西周金文(金文逐漸興盛,多記載天子之事)、東周金文(多記錄王公大成之事,全盛時期)、秦漢金文(金文漸漸衰敗)。

3、篆書

篆書是大篆和小篆的統稱。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容易書寫。

4、隸書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壹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壹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5、楷書

我國的楷書,雖然在東漢時期已經有萌芽,但是真正文人化的楷書的出現還是在魏晉時期,楷書從民間萌芽走向書法正統,作為壹種時尚被當時的文人士大所學習。這也是我們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漢字。

6、草書

草書是漢字的壹種字體,不論年代,凡是寫的潦草的字都算是草書。草書起始於漢朝,是為了是寫簡便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草書的特點是跌宕落筆,運轉龍蛇,壹氣呵成。

7、行書

行書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壹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比要求像楷書那樣端正。它大約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漢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