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詞
長:擅長。 室:家。 賄賂:別人送的東西。 案:桌子。 無留牘(dú ):沒有沒辦完的公事。 輒:就。 至:至於。 遷:工作調動。 值:遇到。 或:有人。 任:負責。 活:使……活。 豈:怎麽 去:離開 余:空閑 為:作為 食:吃
2.譯文
鄭燮,號是板橋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舉得中進士。擅長畫竹和蘭花,當時的人們稱他為揚州八怪之壹。曾經在範縣作縣令,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孩子壹樣(其實可以直接說愛民如子)。為官清廉,不受賄賂,兢兢業業,案件處理的很快,沒有積壓。鄭公空閑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文人們經常忘記他是壹縣的長官。後來調任到濰縣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饑餓的吃人。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鄭燮說:“都到什麽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麽活命?要是上邊降罪,我壹力承擔。”於是開官倉賑濟災民,上萬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對其的愛戴可見如此
3.從本文可以看出他是壹個不媚權貴,體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明的好官。
2. 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閱讀鄭板橋愛子答案我要的是答案答案
不知妳要的是不是這個?鄭板橋愛子鄭板橋不但是清朝有名的畫家、詩人、書法家,而且是深深懂得家教的教育家,他非常講究“愛子之道”.鄭板橋在外任職時,曾將他六歲的兒子小寶留在鄉下,由他的弟弟廣大職工墨代養.鄭墨對小寶十分寵愛.小寶常驕傲地說:“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時小寶還欺侮人家的孩子,這些事讓鄭板橋知道後,心裏非常焦急,就給弟弟寫信道:“我52歲才生壹個兒子,哪有不愛的道理呢?但教更重於養.”他要求弟弟嚴加管教.為了使小寶健康成長,後來鄭板橋又把小寶接到自己身邊,以便言傳身教.當時正值災荒,鄭板橋壹向清貧,家中沒有多存壹粒糧食.壹天,小寶哭著說:“媽媽,我肚子餓.”媽媽拿了壹個玉米粉做的窩頭塞在小寶手裏說:“這是妳爹省下來的,快拿去吃吧!”小寶蹦跳著走到門外.這時,小寶發現壹個赤著腳的小女孩站在門邊,正用饑餓的眼光看著他.小寶立即把窩頭分給小女孩壹半.鄭板橋知道後,高興地對小寶說:“孩子,妳做得對,爹喜歡妳.”當鄭板橋病危時,他把兒子叫到床前,突然提出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待兒子將饅頭送到他床前時,他已經斷氣了.小寶悲痛地大哭,突然發現床邊有張紙條,上面寫著: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鄭板橋臨終前給兒子上了“自立”的壹課.1.本文通過哪三件事記述了鄭板橋是怎麽愛子的?(1).(2).(3).2.看完短文,妳有什麽感想?1.(1)小寶仗著自己家有勢力,欺侮人家的孩子,鄭板橋要求管束.(2)小寶給饑荒的孩子窩頭,受鄭板橋表揚.(3)鄭板橋給孩子上了“自立”的壹課.2.要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使他懂得人的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