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巾幗不讓須眉,古代傑出女性的事跡有哪些?

巾幗不讓須眉,古代傑出女性的事跡有哪些?

1、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壹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壹(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壹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

2、呂雉

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稱呂後,或稱漢高後、呂太後等等。碭郡單父縣(今山東菏澤市單縣)人,後世把她與唐朝的武則天並稱為“呂武”。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後,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後(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壹位皇後和皇太後。

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壹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壹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呂雉統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3、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陜州陜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人,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

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壹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4、文德皇後

文德皇後長孫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陽人, 小字觀音婢,其名於史無載。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後,唐高宗李治母親。在中國歷史上享有千古第壹賢後的美譽。

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13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及其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

之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冊封為皇後。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後為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

貞觀十年(636年)六月,長孫氏在立政殿崩逝,終年36歲,謚號文德皇後,十壹月葬於唐昭陵。

5、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壹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

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壹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註》。

百度百科——武則天

百度百科——文德皇後

百度百科——上官婉兒

百度百科——呂雉

百度百科——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