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有兩個讀音,分別為[zhào]和[zhuō]。“卓”意為“高”。“木”與“卓”聯合起來表示“撐桿”。本義:船用撐桿。引申義:長的船槳。
棹 [zhào]釋義:
1、形聲。從木,卓聲。本義:長的船槳。又如:棹竿(竹竿制作的船槳)
2、泛指船槳。
3、指船。發戰棹東下。——《宋史·太祖本紀》
組詞:
1、弭棹:亦作“ 弭櫂 ”。停泊船只。
2、棹卒:操棹行船的兵士。
3、棹楔:門旁表宅樹坊的木柱。
4、棹聲:搖槳聲。
5、引棹:指行船。
棹 [zhuō]釋義:
1、zhuō 同“桌”。(形聲。從木,從卓省,卓省亦聲。桌字本作“卓”。卓有高而直立之義。後來人們又根據“棹”是木制的特點另制“桌”字。俗又作“棹”。本義:高的幾案)
組詞:
1、棹謳:亦作“櫂謳”。搖槳行船所唱之歌。
2、擊棹:打槳
3、小棹:亦作“ 小櫂 ”。 短槳。常用以指小船。
4、發棹:開船。
5、雨棹:指雨中的行船。
出處:
1、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晉· 陶潛《歸去來兮辭》
2、短棹沿洄野興濃。——陸遊《泛舟》
造句:
1、如今歸棹如掤箭,不似來時上水船。
2、泛泛東流水,飛飛北上塵。歸驂將別棹,俱是倦遊人。去驂嘶別路,歸棹隱寒洲。江臯木葉下,應想故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