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布斯《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讀書筆記
看完壹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妳想好怎麽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雅各布斯《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導言
此書是對20C美國城市規劃和重建理論的抨擊,也是嘗試引介壹些城市規劃和重建的新原則
第壹部分主要是關於城市中人的社會行為,通過觀察最普通的場景和事件,試圖弄清城市表現出來的神秘莫測的行為
第二部分主要是關於城市的經濟行為,探討城市對於壹種相互交錯、關聯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從經濟和社會角度都能不斷產生相互支持的特性)的需要這壹普遍原則的實質
第三部分從城市在真實生活中如何被使用、城市中的人如何行事的角度,考察了衰落和更新的某些方面
第四部分建議在住宅,交通,設計和管理實踐方面來點變化,最後討論了如何解決有序復雜性的問題
作者指出,單調、缺乏活力的城市只能是孕有自我毀滅的種子。但是充滿活力、多樣化和用途集中的城市孕育的則是自我再生的種子,即使有些問題和需求超出了城市的限度,它們也有足夠的力量延續這種再生能力並最終解決那些問題和需求
1.在城市建設和設計中,城市是壹個巨大的實驗室,有試驗也有錯誤,有失敗也有成功。在這個實驗室裏,城市規劃本該是壹個學習、形成和試驗其理論的過程
2.城市無序的表象之下存在著復雜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有序
3.壹些城市規劃的思想:
霍華德:建設花園城鎮,處理城市功能的方法是分離或分類全部的簡單用途,並以相對的自我封閉的方式來安排這些用途,實際上描述的是壹個家長式的社會
格迪斯:從區域規劃的角度來考慮城市規劃,區域規劃的目的是將大城市非中心化,稀疏化,將其中的企業和人口驅散到小型的,分類隔離的城
柯布西:(夢幻之城)輻射之城,實現遠離責任的個人自由
芝加哥哥倫比亞展覽會:模仿文藝復興的風格,城市美化運動
作者認為他們的觀念和計劃與城市的運轉機制無關,缺乏研究和尊重,城市成為了犧牲品
第壹部分城市的特性
壹、人行道的用途(城市街道的自治功能):
①行人走路
②安全,組建公***監視網,以此來保護陌生人及我們自己
③交往,發展壹個小範圍的建立在日常公***生活基礎上的網狀關系,以此來建立壹種相互信任和社會監控的機制
④孩子的同化:幫助把孩子納入壹種相當負責的能包容的城市生活裏,孩子能從人行道上的人那裏學習,孩子喜歡在街道上玩耍(自由的戶外活動)
城市街道的自治方面還有另壹個功能:當街區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必須能有效地找到幫助
這些用途是城市正常運轉機制的基本要素
1.壹個成功的城市街區:
①它的基本原則是人們在街上身處陌生人之間必須感到人身安全
②能夠在防衛人們的基本隱私和希望與周圍人有不同程度的接觸中獲得平衡
③讓互不認識的人能夠在文明的,帶有基本的尊嚴和保持本色的基礎上平安的相處,容忍鄰裏間存在的巨大差異
④街區公園將周邊地區多樣化的城市功能貫穿在壹起,起了壹種很和諧的組織作用
⑤能知曉自己的問題,不至於導致問題成堆而積重難返
⑥成功的街區是具體的,社會意義上和經濟意義上的連續體
街區成功的壹個很大原因是依賴於各個街區間的互相交錯和重合,以及互相幫助以渡過難關
2.人行道的安全用途
城市的街道到底能給犯罪提供多少機會?
城市街道想要在陌生人多的時候能確保安全的條件:
①公***空間和私人空間界限分明
②有壹些眼睛(街道的天然居住者)盯著街道,街邊的樓房應面向街道
③人行道必須總有行人
滿足這種監視條件是要在沿著人行道的邊上布置足夠數量的商業點和其他公***場所,特別是晚上(這樣給人們提供了具體使用人行道的理由,吸引人流,店主和小企業主是典型的安寧和秩序的堅決支持者)
壹條有活力的街道應既有行人也有觀看者,城市互相關聯的人行道用途為它帶來了壹個個駐足的目光,這種目光構成了城市人行道上安全教室系統
城市公***區域(如人行道、街道)的安寧主要由壹個互相關聯的,非正式的網絡來維持的,這是壹個有著自覺的抑止手段和標準的網絡,由人們自行產生,也由其強制執行
在壹些比大城市更小和簡單的地區,對公***行為的監控或多或少是通過壹個由聲譽、街談巷議、贊許、反對和制止等行為構成的網絡來運轉的
城市的街道必須通過更加直接和明確的方式來實施監控
3.人行道的交往用途
人行道上的社會生活的核心之處在於它是壹種公***活動
這些平常的,公開的接觸,總和是人們對公***身份的壹種感覺,是公***尊重和信任的壹張網絡,是在個人或街區需要時能做出貢獻的壹種資源
城市正規的公***組織需要壹種非正規化的公***生活來映襯,在其和城市人的私人生活間起調和作用
只要存在壹些它所需要的具體的,可見的設施,或是公***人物(如店主),人行道上的社會生活就能開始
4.人行道保持活躍的原因:周圍地區功能的多樣化及由此促成的使用者及其日程的多樣化
在街區中,我們需要的是促進城市街道的安全、活力和穩定需要的人的素質和物質設施
人行道要寬壹點以提供孩子玩耍、成人活動和漫步的空間,種些樹木來遮陽
二、街區公園的用途
1.公園及其所在的街區易變的行為特征可以表現出非常極端的壹面,是受歡迎程度變化無常的地方,既可以是風景,也可以是經濟資源
2.在城市中,生機和多樣性產生更多的生機,而沈寂和單調則讓生機遠離
3.街區公園規劃的壹個主要問題歸根到底就是如何培植壹個能夠使用和支持公園的街區
從任何形式上說,街區公園不能代替城市的多樣性,而是需要貫穿起周邊地區多樣性,增添起已有的多樣性,給予周邊環境回報
4.只有在經濟和社會方面具備了真正多樣化內容(能夠產生不同日程活動的人流)的環境才能賦予公園意義
5.街區或地區對街區公園冷淡的原因:壹是周圍地區缺乏多樣性使公園因單調乏味氣氛而喪失了功能,二是公園太多,目的相似,原本具有活力和多樣性也因此殆盡
6.以壹般的公***場地的方式為使用目的的公園,在設計中應關註的因素:
①互構性,眼光所及的平面上的互構造成復雜景觀,表現不同的細微之處
②中心作用,最好的中心是那種能為人的活動提供舞臺的地方創造中心,使它與周邊產生互構關系(以顯示細小區別)
③陽光作用,建築物不應遮住公園的陽光
④封圍作用
7.公園存在的理由:必需物品的運轉法則(類比開店)
針對某種特殊的問題公園,哪些多樣化的內容才能有效地發揮必需物品(如小型的公園活動)的作用
8.城市的公園不是抽象物,也不是天然的良好行為或榜樣的表現場所。壹旦它們脫離了具體的、實際的使用和城市裏的地區對它們的影響,它們就不具有任何意義
壹個城市的街道越是成功地融合了日常生活的多樣性和各種各樣的使用者,也就越能得到人們隨時隨地的包括經濟上的支持,促使其更加成功,得到了支持和獲得了活力的公園因此也就可以以優雅的環境和舒適的氛圍而不是空洞無物的內容回報街區的人們
三、城市街區的用途
1.我們在城市街區上的失敗,其源頭就是在自治本地化上的失敗,這個自治是指社會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自我管理
2.城市人的這種自由的豐富多彩的選擇和對城市的使用是大多數城市文化活動和各種特色行業和商業的基礎,因為這些活動能夠從很多地方為城市帶來技術、物質、顧客,而且形式多樣
3.城市人互相間擁有的最大的***同點就是***享壹個地理位置
4.從把城市的街區看成是自治機構這壹角度來看,只有三種類型的街區是有用的:
①作為壹個整體的城市,能把有***同興趣的人聚攏到壹起
②街道為主的街區,促成壹個公***街區的.生活的連續體
③大城市中的地區,它需要將城市的資源輸送到街區需要的地方,同時它們也得幫助把街區實際情況翻譯成政策和目標,轉達給作為整體的城市,而且它還得幫助維持某個地區,保持其用處和文明
街區需要回答,在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如何尋求幫助
5.城市有效街區的目標:
①造就生動有趣的街道
②在城市轄下具有小城市的面積和力量的地區內盡可能地促成具有這種特性的街道網
③將公園、廣場和公***建築作為街道特性的壹部分來使用,從而強化街道用途的多樣化並將這些用途緊密地編織在壹起
④突出壹些地域的功能身份,這些地方應大到足夠作為地區來運行
造就壹個地區的不是分界線,而是交叉使用和活力。相異性而不是重復性,造就交叉使用,因此也促使壹個人對比他所在的街區更大的地方產生認同感
6.壹個城市擁有的各種各樣的機會,城市擁有的流動性使得人們能夠利用這些機會和選擇,這是城市的壹項資產,可以用來支持城市街區的穩定
城市只有靠充分發揮它的資產的作用才能獲得成功,積累潛在的資產和優勢需要弄清城市行為背後的原則,弄清總目標是什麽,城市生活如何運轉,給城市的使用者提供活躍的街道和地區的經濟機制
第二部分城市多樣化的條件
條件壹:
地區以及其盡可能多的內部區域的主要功能必須要多於壹個,最好是多於兩個。這些功能必須要確保人流的存在,讓各種人都應該能夠使用很多***同的設施
1.設想中的新用途要能夠吸引新融入的人群,不能排擠原有的壹些建築和地域的用途,應該與這個地區的特點相壹致
2.作者討論兩種形式的多樣性:
①首要用途,把人群引向壹個地方
首要用途的混合必須非常有效(首要用途本身有效發生作用,與其他三個發生多樣性的條件結合壹起)才能達到發生多樣性的目的
②那些為回應第壹種用途而發展起來的商業,主要服務於被首要用途吸引來的人群
條件二:
大多數的街段必須要短,即在街道上能夠很容易拐彎
街道出現得頻繁和街道的短小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它們可以讓城市街區的使用者擁有內在有機的交叉使用
街道的頻繁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有在它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發揮作用時,才能有效地幫助生發多樣性
條件三:
壹個地區的建築物應該各色各樣,年代和狀況各不相同,因此在經濟效用方面可各不相同。這種各色不同建築的混合必須相當均勻
老建築的必要性:
①是城市多樣性的壹個必需成分,城市需要各種各樣的舊建築來培育多樣性的首要混合用途,以及第二類用途,特別是它們需要舊建築來孵化新的首要用途
②壹個已經折舊的建築的使用成本總要比壹個還沒有收回投資成本的建築的使用費用要低
③持續上漲的建房成本
④舊建築的價值是由時間形成的,這種多樣性需要的經濟必要條件對壹個充滿活力的城市街區而言,只能繼承,並在日後的歲月裏持續下去
條件四:
人流的密度必須要達到足夠高的程度,這也包括本地居民的人流也要達到相等的密度。
住宅的有效密度是城市促進多樣性的壹個必要條件
在需要激活城市生活的地方,提高人口的密度,同時把目標定在促進街區生活的活躍程度,不僅在經濟而且在視覺方面,竭盡全力激發和增加多樣性
這四個條件的結合能產生最有效的經濟資源。四個條件必須***同作用才能產生城市的多樣性,缺少任何壹個都會阻礙壹個地區潛能的發揮
第三部分衰退和更新的勢力
著重討論在壹個地區缺乏生發多樣性的四個必要條件中的壹個或更多的情況下,將會影響城市多樣性和活力的幾股強大勢力,這些勢力是相互關聯的
產生不利影響的幾股勢力:
壹、城市裏及其成功的自我毀滅的多樣性傾向
1.其原因純粹就是太成功
2.其表現是導致城市裏的鬧市區時刻改變中心位置,永遠處於遷移狀態
3.其後果是制造很多曾經存在現在已不復存在的地區,以及城市內的停滯和衰敗
4.關鍵的問題是要阻止在壹個地方過度復制壹種用途,把這種用途分散到別的地方去,有三種分散方法:
①目的是多樣性的劃分
②公***建築的“堅強性”,公***建築和半公***組織為了它們的地產而應采取的壹種政策
①和②是針對多樣性自我毀滅的保護措施
③競爭性分散
5.從根本上說,這種極其成功的多樣性自我毀滅的問題,是壹個如何使供(充滿活力和多樣性的街道和地區)需關系成為壹種和諧合理的關系問題
二、城市中許多個別因素產生滯緩影響的傾向
1.交叉地帶通常被認為是壹個消極的對象,或者是壹個邊緣地帶,但實際上它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交界處的周邊區域會形成壹個用途的真空地帶(簡單化,非常有限的用途範圍)
2.交界處會對城市產生“切割”,同時也是壹個活地圖的標誌,關鍵是要去發現位於交界線上的用途並創造新的用途,在保持城市(正常部分)與公園各自形態的同時,突出它們之間的互構關系,並使這種關系明晰、充滿活力和無時不在
三、人口的不穩定阻礙多樣性發展的傾向
1.非貧民區化的基礎是創造壹個活躍的氣氛,使得貧民區裏的人能夠享受城市的生活和人行道的安
成功的非貧民化的過程是指足夠多的人願意待在這個地方,表現出對這裏的依賴,而且也是指現實條件能夠讓他們在這裏待下去
2.非貧民區化及隨之而來的自我多樣化很可能是存在於美國大都市各種活躍的經濟成分中最具再生力量的壹股勢力——代表了經濟和社會的混亂和無序,它們實際上正是這樣被對待的
四、公***資金和私人資金產生阻止或扼殺發展和變化的傾向
1.資金既能造成城市的衰退,也能促成城市的再生
城市裏存在三種資金,給住宅和企業提供金融支持,並左右其變化:
①常規的借貸機構的信貸
②ZF提供
③非官方、非正式的投資
2.用於城市建設的資金運轉方式——或阻止這種用途的方式——已經成為城市衰退的壹個重要因素
3.資金使用的方式應該轉化為城市再生的手段,從造成劇烈的、迅猛的變化轉化為持續的、漸次的、復雜的和溫和的變化
第四部分不同的策略
①房租擔保建房策略
②車輛限制策略
③提示原則,提供主要的視覺景致,地標,活動中心,吸引註意力,讓街道視覺保持整體性的策略,加強設計和裝飾的作用
城市設計者們要做的是回到壹種尊重和突出藝術和生活的思想認識上來:壹種闡明和提現生活,同時又能幫助我們認識生活的意義和秩序的這樣壹種戰略思想——即闡明、體現和解釋城市的秩序
④引入住宅用途不同的用途,讓廉租住宅區重新回到整個城市的構築中
⑤做好地區規劃與管理
1.目的是城市活力的規劃必須做到
——每個地區最大程度地在數量和形式上刺激和催化各種城市用途
——促成壹個以當代街道為主的街區網絡的形成,確保安全和公***空間
——消除不良的交界空曠地帶,建立人們與城市地區之間的認同關系
——把非貧民區化作為自己的目標,使當地居住者願意留在本地和在居民間保持社區的連續性
——把多樣性自我毀滅和急劇性資金用途的局面轉化為壹種有利的、建設性的局面,壹方面需要機會遏制破壞性勢力的產生,另壹方面則需要促使更多的城市區城有良好的經濟環境,尤其是適應於不同的城市居民發展的經濟環境
——把澄明城市視覺秩序作為壹個目標,但同時,必須通過促進和闡明實用功能秩序,而不是阻礙或否定這種秩序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的
2.學會如何處理行政、協調和規劃事宜
⑥理解城市方面的思維角度:
1.對過程的考慮
2.從歸納推導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從點到面,從具體到總體而不是相反
3.尋找壹些“非平均”的線索,這些線索會包括壹些非常小的變數,正是這些小變數會展現大的和更加“平均”的變數活動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