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說起哪位最“爛泥扶不上墻,敗事有余”的人,蔣幹居第二,那麽就沒人敢居第壹,由於蔣幹這個人簡直是太奇葩了!蔣幹自身算是個大才子,他自視辯才出眾,積極請纓,跑進東吳去招降周瑜。
在蔣幹來看,周瑜就是他的老同學,但他卻自身辯才出眾,壹定能勸服周瑜,可在曹操眼前立大功,結果他第壹次去東吳,就遭到周瑜的出軌,給曹操帶回了謠言,引誘曹操誅殺掉了蔡瑁、張允二人。而蔡瑁、張允二人原是曹營中最熟悉水仗的名將,他們被冤殺,立即促使曹軍的水仗水平驟減!
坑死了蔡瑁、張允二人後,蔣幹又壹次趕到東吳,提前準備再度打探戰情,將功補過,結論這壹次又把龐統給請了過來。而龐統早已心屬周瑜了,他直接給曹操奉上了鐵鎖連環計,促使曹操將曹軍軍船全部用鐵鏈相接,最終被周瑜壹把大火燒得光溜!
在這以前,盡管曹操沒法戰勝周瑜,但周瑜想戰勝曹操也是非常困難的,但自從曹操使用了龐統的鐵索連環計,它的困局就註定了!可以這麽說,若沒有蔣幹,曹操也就不會慘敗,也就不會在有生之年沒法壹統天下!不得不承認,蔣幹還真的是個人才啊!若用“爛泥扶不上墻,敗事有余”來形容壹個人,蔣幹務必得坐龍頭老大!
爛泥扶不上墻敗事有余:成語,指辦不太好事兒,反而把事兒弄糟成語是中國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壹部分定形的短語或短句子。成語是中國中華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結構類型和固定這樣的說法,表明壹定的價值,在句子中是作為壹個總體來應用的,擔負謂語、賓語、定語等物質。成語有很大壹部分是以古時候壹脈相承延用下來的,在措辭層面通常有別於現代漢語語法,它代表著壹個故事或是歷史典故。有壹些成語本就是壹個小型的句子。成語又是壹種現有得話,跟習用語、俗語相仿,但是也略微差別。成語是中華文化中壹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