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借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征。
擴展資料:
二十歲時只身出川 ,開始了廣泛漫遊 ,南到洞庭湘江 ,東至吳、越 ,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他到處遊歷 ,希望結交朋友 ,拜謁社會名流 ,從而得到引薦 ,壹舉登上高位 ,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 。
可是 ,十年漫遊 ,卻壹事無成 。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陜西西安),東到齊、魯各地 ,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 ,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願應試做官 ,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壹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壹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 ,但未得回復。?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 ,李白被召至長安 ,供奉翰林 ,文章風采 ,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氣為玄宗所賞識 ,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 ,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 ,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
百度百科—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