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古典舞踏歌的編導是孫穎。
《踏歌》的編導孫穎積幾十年潛心鉆研,在中國舞蹈歷史文化中挖掘和創作了這部作品,?舞蹈動作運用了“壹邊動”的獨特舞姿,180度運動彌補了動作的協調對稱,基本是“壹順邊”運動。這樣典型的“壹順邊”動作使舞蹈更顯得新穎別致,別有壹番韻味。
踏歌,是漢代民族傳統舞蹈。這壹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間,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已興起,到了唐代更是風靡盛行。
《踏歌》所表現的是陽春三月,碧柳依依,翠裙垂曳,婀娜身姿,壹行踏青的少女,聯袂歌舞,踏著春綠,唱這歡歌,溶入壹派陽光明媚、草青花黃的江南秀色裏。舞蹈充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息。旨在向觀眾勾描壹幅古代儷人攜手遊春的踏青圖,以久違的美景佳人意象體恤紛紛擾擾的現代眾生。
斂肩、含頦、掩臂、擺背、松膝、擰腰、傾胯是《踏歌》所要求的基本體態。舞者在動作的流動中,通過左右擺和擰腰、松胯形成二維或三維空間上的“三道彎”體態,盡顯少女之婀娜。松膝、傾胯的體態必然會使重心下降,加之順拐蹉步的特定步伐,使得整個軀幹呈現出“親地”的勢態來。
踏歌編導簡介
孫穎,男,1929年出生於黑龍江訥河,祖籍河北。北京舞蹈學院教授、漢唐古典舞教研室、研究生導師,於2009年12月3日淩晨2點48分逝世。代表作有:踏歌、楚腰、謝公屐、紈扇仕女、銅雀伎等。
早在1950年就在中央戲劇學院舞蹈系從師於吳曉邦先生;畢業後留校組建的古典舞教研組研究戲曲舞蹈;1954年任北京舞蹈學校古典舞教研組副組長;1957年劃為右派。
1979年,回到北京。任《舞蹈》雜誌及《舞蹈論叢》古代史專欄編輯,期間曾發表《試論中國古典舞》《再論中國古典舞》《三論中國古典舞》《天足於小腳時代的分歧》等多篇文章。
自1981年,先後在北京舞蹈學院任圖書館館長、史論系系主任等職。在此期間,創編了以建安時期為歷史題材的古典舞劇《銅雀伎》,於1985年由中國歌劇舞劇院首演並成為首屆中國藝術節唯壹入選舞劇劇目。之後,曾為電視劇《唐明皇》《三國演義》等劇編舞。
1994年移民美國,在美國完成了研究生課題:《中國古代舞蹈教程》教學提綱及教材。
1997年,創作“尋根述祖譜華風”之壹:《炎黃祭》由北京舞蹈學院96級畢業生公演(其中《踏歌》獲中國舞首屆“荷花杯”大賽金獎);
1999年創作尋根述祖譜華風之二:《龍族風韻》由重慶市歌舞團首演;
2000年,受重慶大學之聘,任舞蹈系系主任。
2001年,北京舞蹈學院為孫穎教授設立“漢、唐古典舞教研室”,開始招收本科生並擔任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