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鄂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鄂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教案不能千篇壹律,要發揮每壹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鄂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鄂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七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妙的執著精神,並能把課後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從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的過程中領悟觀察、考慮、論證的重要。

課時布置壹課時。

學法指導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壹、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導語:

師:同學們,這是壹張世界地圖。我們地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妳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同學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麽形成的呢?現在,讓我們壹起去了解了解吧!

師:就是這樣壹張普普通通的地圖,面對它,德國著名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卻有了重大的發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壹篇略讀課文──

(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2、分小組學習課文:

⑴ 請同學們嘗試用五分鐘時間想方法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難的或最喜歡的局部可以再反復地讀壹讀,看誰最會利用時間。

⑵ 自讀課文,邊讀邊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容,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⑶ 看到同學們的認真勁兒,我想把課文讀通肯定沒問題了,接下來讓我們把課文讀懂。大家知道略讀課文前面都會有壹段話提示我們怎麽讀懂課文,這段話又給了我們哪些提示呢?趕快讀壹讀,劃壹劃。交流。

⑷ 同學們互幫互助學得可認真了!剛才老師發現有同學讀第二段課文有困難,確實這壹段真的很難!現在妳再去讀壹讀壹定會感覺順暢許多!快,開始吧!

⑸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點詞語:

魏格納性格豪放,天生好動在靜謐舒適的病裏坐臥不安,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壹般。“靜謐”是寧靜的意思,寧靜而舒適的病房與魏格納“豪放”“好動”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納很不適應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壹般”的感覺。

⑹ 小組內交流不懂的問題,再讀課文,考慮:

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樣發生的?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做了些什麽?

3、用自身的語言簡要的復述課文,並說說讀了課文之後的感受。

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指導同學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局部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2、反復讀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麽?

3、理解“大陸漂移”的意思;並聯系上下文,體會魏格納的這壹假想是在反復地、仔細地端詳地圖上的壹塊塊陸地和壹條條海岸線的形狀之後才得出來的。

4、讀第7自然段:

⑴ 理解重點詞語:

他開始在各大洲之間的聯系和對比中進行考察,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非常豐富。魏格納從那麽多的資料中尋找證據,就好像大海撈針壹樣的困難但他並不是壹個輕易改變自身想法的人,他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終於找到了證明這個學說的證據。從“浩如煙海”這個詞語中我們可以推想出他所經歷的艱辛與挫折。

⑵ 引導同學理解,魏格納發現了壹個什麽重要的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

可以引導同學在閱讀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龍既見於巴西東部,也見於非洲西南部。中龍是爬行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壹塊大陸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連在壹起的。

三、總結課堂,課外延伸

1、交流學習了課文,有什麽感受和啟示:

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麽”讓同學體會到:仔細觀察,認真考慮,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勝利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2、從魏格納身上我們能學到什麽:

從魏格納的發現到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說,不放棄自身的想法,努力克服困難找證據,我們體會到他是壹個仔細觀察認真考慮,反復論證,是他獲得勝利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這些品質也正是我們學習的地方。

3、同學可以繼續交流查閱到的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

鄂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

《桂林山水》

教學要求:

⒈通過朗讀、背誦課文,了解桂林美麗的山水,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註意“啊”的音變,讀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學習通過對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進行描寫的方法,把句子寫具體。

⒋學會本課10個生字,積累詞語。重點理解“拔地而起”、“連綿不斷”、“波瀾壯闊”、“形態萬千”、“危峰兀立”等詞。

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朗讀,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課文是如何把它們寫具體的。根據句子結構及句式的特點把握語調及語速。掌握“啊”的讀音。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導入新課

⒈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們乘著木船,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麽意思?(天下第壹)

⒊下面,我們要隨著作者的視線,壹起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點記號··)

二、自學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⒈出示表格:

前字韻母 “啊”的發音 舉例

a、o、e、i、ü ya 真綠啊、真奇啊

u、ao、ou wa 真秀啊

n na 真險啊

ng nga 真靜啊、真清啊

⒉出示自學要求:

⑴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⑵妳覺得課文是按什麽結構來寫的?思考怎樣給課文分段;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點?請用小圈圈出。

⒊檢查自學

⑴指名四人朗讀

⑵妳覺得課文是按什麽結構來寫的?給文章分成四段。

板書:總起分述總結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點?板書:水:靜清綠山:奇秀險

請妳用文中引用的壹句古詩來總結文章。板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三、導學第二節

⒈分小組自學課文第二節,從以下幾個方面把課文讀懂:

詞義,結構(分層),修辭手法,語言文字,朗讀語氣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談談學習的體會,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組交流時提出。

目的:讀出感情,理解語言文字,作者是怎樣把漓江水的特點寫具體的。

學習方式:讀讀、議議、圈圈、劃劃

等壹會兒老師還要請妳們交流壹下妳們是怎樣來學習課文的,向大家介紹壹下妳們學習的方法、步驟。

⒉交流學習情況:

⑴詞義:波瀾壯闊、無瑕等

⑵分層:三層

⑶修辭手法:引讀

第壹句用“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較,強調漓江的水有獨特的美。第二句具體寫漓江水“靜”、“清”、“綠”三個特點。其中的“真”,是的確、實在的意思。

(作者為何在“靜、清、綠”前加上壹個“真”字,後都帶個“啊”字?通過朗讀,體會“真”寫出程度。“啊”抒發作者喜悅、贊美之情。)

對這三個特點,作者用感覺或用比喻來具體說明,並把它們組成壹組排比句,文字優美,富有節奏,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

最後壹句寫出江水之靜。

⑷描寫角度:引讀

“靜得讓妳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動態的角度寫;

“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透明度的角度寫;

“綠得仿佛那是壹塊無暇的翡翠——從色彩的角度寫。

⑸引讀,說說妳怎樣讀出語氣,交流並指導朗讀。

“靜,清,綠”三字要讀重音,在“靜得、清得、綠得”後要有小停頓,以突出後面補充說明得部分。讀這三個分句,音量要漸大,讀出層層推進得感覺。

朗讀這壹節,首先要把握平穩、清新的基調,其次要運用重音、速度等技巧,傳遞出對內容的理解第壹句是全節的總起句,讀時要平穩,聲音可略低,“卻從沒看見過”、“這樣的”讀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頓。最後壹句是再次寫感覺,以突出漓江水的“靜”,讀時漸輕、漸緩。

讀好排比句,註意節奏,幾個“像……”要壹氣呵成。

個讀,齊讀。

⑹質疑,解疑

⑺小結妳們小組是用什麽方法來學習課文的?

讀課文→分層→找特點→怎樣寫具體(讀讀議議)→有感情朗讀

⒊背誦第二節,根據板書自背,互背,說說妳是用什麽方法把課文背出來的。

(記關鍵詞,列提綱,記每句第壹字……)

⒋檢查背誦

四、布置作業

⒈抄寫詞語;

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⒊背誦並默寫第二節。

第二課時

壹、復習導入

⒈指名背誦二節(默寫第二節)

⒉過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與眾不同之處。

二、導學第三節

⒈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把課文讀懂:

目的:讀出感情,理解語言文字,作者是怎樣把漓江山的特點寫具體的。

學習方式:讀讀、議議、圈圈、劃劃

還要交流壹下妳們是怎樣讀懂課文的方法。

⒉交流學習情況:

⑴詞義: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麗

⑵分層:二層

⑶寫法:

寫法上與第2節相似,顯示了結構上的對稱。第壹句用“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體地寫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山形

色彩明麗——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勢

有形態的描摹,有聯想比喻,有親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勢寫得非常生動逼真。引讀。

⑷有感情地朗讀。

⑸交流學習方法:

讀課文→分層→找特點→怎樣寫具體(讀讀議議)→有感情朗讀

⑹背誦第三節,交流背誦方法。

三、略讀第三段

⒈師引讀:第三段從整體上寫桂林山水之美。山水壹體,交相輝映,加上空中——(雲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妳感受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⒉最後這句古詩是什麽含義?

⒊這句詩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對全文的總結,與第壹段的內容相呼應。

⒋背誦第三段。

四、總結

⒈作者用詩壹般的語言,描述了桂林美麗的山水,寫下了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讓我們齊讀課文

五、完成課後練習

⒈指導課後練習二:

例中的第壹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補充說明的方法寫具體,即“清得”怎麽樣。兩個小題分別要求寫出“黑得怎麽樣”和“幹凈得怎麽樣”。如:“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黑得看不見屋內的陳設”;“幹凈得看不見壹張紙屑”等。

⒉完成其他練習

六、布置作業

⒈背誦課文。

⒉默寫課文。

鄂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3

《觀潮》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

3.搜集有關錢塘潮的資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學習重難點:理解生字新詞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搜集有關錢塘潮的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壹課時 壹、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

2.課件播放錢塘江大潮錄像。

二、學習新課

(壹)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同桌對讀生字詞。

2.抽讀生字卡,師正音。

(二)導學課文,理解字詞。

1.學習第3自然段,結合句子理解字詞,並指導朗讀。

①聽師朗讀第3自然段,勾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②讀後提問。

③理解詞語:人聲鼎沸。

④總結學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詞

①同學們還有哪些生字新詞不能理解?

②老師答疑。

3.同桌互相檢查這些生字新詞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師抽查並總結。

(三)析字形,寫生字。

1.學生找出難寫或易寫錯的字,大家分析,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示範。

2.學生練習,將黑板上的字壹個寫壹遍,再分小組評議,說說妳認為誰的哪個字寫得好,好在哪裏,<或誰的不好, 該怎樣改>,引導學生鑒賞。

三、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壹、激趣導入,引出壯觀

1.談話,板題。

2.理解“觀”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觀”。

3.導入3.4自然段。

二、觀看錄像,感受壯觀

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這壹天下奇觀。

三、小組合作,感悟壯觀

1.談話激發學習興趣。

2.合作學習提示:a.妳喜歡文中的那壹句,為什麽?妳能把妳喜歡的這句話讀的讓妳們組內的同學也喜歡上它嗎?b.妳在學習中有什麽問題,妳們小組是怎樣幫助妳解決的? c.通過小組合作,妳都學懂了些什麽?

3.組建合作小組

4.組內合作學習

5.反饋合作成果,構建全體讀書感悟氛圍。

6.引導小組感悟。

a.朗讀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課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讀。

四、聽聽讀讀,發現作者觀潮順序

1.範讀課文,聽後練習。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壹個聽的練習。

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妳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後壹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壹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壹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壹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感悟發現:作者是按從遠到進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3.齊讀課文,感受壯觀。

五、思路引導,背誦壯觀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樂、畫面,激發背誦興趣

3.評價: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仿佛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壹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積累詞匯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裏,詞語非常豐富,妳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人聲鼎沸、山崩地裂……)

2.運用詞匯

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註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壹下,我這兒有壹段話,可是不完整,妳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壹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壹浪壹浪( ),壹浪壹浪( )。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盡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麽。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壹小組討論,然後選派壹代表報告)

3.師生***同評價

七、全課小結

鄂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4

《雅魯藏布大峽谷》

教學目標

1.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自然生態情況,感受大峽谷的壯麗奇異之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觀潮》壹課向我們呈現了壹種壯麗的美,今天,我們壹起走進雅魯藏布大峽谷,看看那裏是怎樣壹道風景線。

二、初讀,感知全文

1.出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圖片,感受它的美、險、奇。

2.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4.說壹說,聽了、讀了課文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介紹,妳覺得哪個詞最能體現它的特點?再讀讀課文,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字?

梳理歸納出“壯麗”“奇異”

5.默讀全文,找壹找課文哪個自然段的內容在寫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哪些段落在寫它的奇異。

壯麗( 2自然段)奇異( 3-4自然段)

三、再讀,感悟全文

1.齊讀2自然段,讀壹讀,哪些句子最能說明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美。

海拔:3000米 長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從這些數字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這種方法叫──列數字。

2.除了列數字外,作者還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找壹找在哪兒?

“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壹爭高下”(齊讀)通過對比妳發現了什麽。妳想說什麽嗎?

3.指導朗讀,強調氣勢。

4.齊讀3-4自然段,找壹找,妳認為哪些現象最能體現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異。

奇異:山異 (熱帶雨林、冰川)

水異(涓涓細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樣性

5.指導朗讀:

6.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現,是意味著什麽呢?齊讀5自然段。為什麽說它是上個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壹呢?大家交流資料,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歷史意義。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鄂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

《鳥的天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3.通過理解前後兩次對“鳥的天堂”的描寫,體會事物的靜態和動態。

4.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部分段落。

教學重點

1.通過了解前後兩次對“鳥的天堂”的描寫,體會事物的靜態和動態。

2.課文裏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為什麽有的加引號,有的沒有加呢?

3.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學難點

1.大榕樹為什麽長得那麽奇特,學生了解不多,可能會有疑問,要講清楚。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手段:自制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壹課時

設計意圖:從巴金的角度來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過程:

壹、談話

1.什麽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書“鳥的天堂”鳥的天堂會是什麽樣子呢

二、按照要求讀書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2.想想自己讀了課文後感覺是什麽?在旁邊寫上批註。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在有生字、詞語的地方註意糾正讀法。2.談自己讀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簡介本文作者及課文有關知識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廣東新會訪友時,路過“鳥的天堂”後寫下來的。“鳥的天堂”實際是寫什麽呢?“鳥的天堂”實際是指大約有500年樹齡的壹株大榕樹,它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壹座小島上。

五、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作者是怎麽去“鳥的天堂”的?去了幾次?每次去的時間有什麽不同?第幾次才真正見到“鳥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筆畫下來。並說說表達了什麽感情。

六、學習生字

1.指名讀詞讀字。2.指導書寫難寫的字。3.抄寫生字詞語。

板書:18.鳥的天堂

第壹次 大榕樹

第二次 鳥的天堂

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從鳥的角度來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過程:課前板書課題。

壹、引入:同學們,妳們緊張不緊張?看到這麽多老師坐在這裏肯定緊張。老師今天讓大家壹個個都變成快樂的鳥,壹起來學習《鳥的天堂》(出示課件:群鳥圖)這節課,現在,妳們就是這壹只只小鳥,那妳們還緊張嗎?這節課我們就從鳥的角度來感受”鳥的天堂”。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幾次鳥的天堂?第壹次看到了什麽?第二次看到了什麽?第壹次看到了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鳥的天堂”)

二、首先我們進入到真正的鳥的天堂,也就是妳們的天堂去看壹下:

1.出示課件(12-13自然段的內容)

2.自由讀這壹部分,這壹部分寫出了“鳥的天堂”什麽特點?(活潑可愛、鳥多)妳是從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發言)

3.當學生讀到“應接不暇”壹詞時,問:這個詞是什麽意思呢?出示課件“群鳥紛飛”圖幫助理解。

4.這壹段主要應讀出它的什麽特點來呢?(熱鬧)對,這就是它的動態美,這壹段主要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讓我們壹起來讀出它的動態美。(引導讀“有的…有的…有的…”和“壹只畫眉鳥…那歌聲真好聽…”讀出鳥的可愛;引導讀“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和“眼睛應接不暇…”讀出鳥的多。)

5.學生讀完後問:這壹只小鳥在興奮地叫著,它可能在說什麽呢?(可能在說,我在這裏真快活。)假如妳就是這只小鳥,妳為什麽會喜歡這個地方呢?讓我們將自己的視角往小鳥生活的環境──大榕樹身上聚集。

三、出示課件,學習第壹部分:(課文7-8自然段的內容)

1.自由讀這部分,找出小鳥會喜歡這個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關句子旁邊寫上批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小鳥為什麽會喜歡這個地方。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班級交流。(樹大、美)

A、當學生講到樹大、美的特點時,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B、當學生講到“不可計數”和“臥”字時,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C、妳還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嗎?說出來討論討論。

D、假如妳沒有,那老師想提出壹個問題,出示課件:“每壹片綠葉上都有壹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麽,作者為什麽會有這種感受呢呢?

1.學生討論;(聯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樹葉多,小鳥撲翅膀時動;②“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③有風吹過。)

2.出示課件理解。

E、這麽美,這麽大的樹,我們怎麽才能讀出來呢?

指名讀7-8自然段。評價:讀得怎麽樣?想不想聽老師讀。

教師讀,讀得怎樣?讀第12-13自然段時我們要求讀出鳥的天堂的動態美,這兩個自然段應該怎樣讀呢?(讀出它的靜態美)齊讀。

四、同學們讀得很好,假如妳是壹只小鳥,看到這麽美的壹棵大榕樹,妳有什麽感受呢?妳想不想把這種感受告訴給妳的同伴呢?

現在,老師想讓妳以小鳥的身份,給大榕樹寫壹句或幾句廣告詞,讓妳的同伴知道這裏很美。

學生寫廣告詞。

互相交流。

七、同學們寫的廣告詞真美,讓老師有壹種成功的幸福感。但是,妳們看,老師這節課黑板上忘記寫什麽了?

如果妳們不想讓老師有壹種缺陷的話,出示《桂林山水》壹課的板書,根據這個請大家為老師設計板書。

學生設計,組織交流。

八、這麽美的地方,為什麽會有這麽美呢?

學生自由發言。聯系環保意識談。

小結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