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的廣角鏡頭,還有之後不斷使用的長鏡頭,鳥瞰了這個晶瑩剔透的國際候機廳,每壹道玻璃的門,每壹堵透明的墻都遮擋不了視線,而只是屏蔽自由。所有人在此行色匆匆,短暫的邂逅之後,是永遠的別離,所有人的中轉,而不是終點。
——除了——可憐的主人公以外。
清楚地明白這是商業電影,更清楚地了解每壹個電影語言的使用,究竟是為了展現怎樣的劇情和怎樣的潛意識:那非常“美國”的價值觀的宣揚,滲透在看似不經意地掃視人群和介紹紐約的蒙太奇當中,是的,我完全明白他的剪輯方式,卻仍舊不能不為之感動,盡管回想起來,並不知道當時為何感動到幾乎落淚。
也許只是單純的人們:用友好的目光和歡呼的掌聲作出最簡而有效投票的人們,有時怯懦、有時勢利、有時歇斯底裏,卻會在千鈞壹發的時刻爆發出驚人勇氣和力量的人們,那些,也許比我要高,也許比我要低,那麽壹點點,的人們。也許只是單純的愛情:並不了解對方身份,某種程度上言語不通,而最後也並沒有得到幸福美滿的結局而是在微笑致意中擦身而過……
只是畢竟總有壹些時刻,哪怕被廉價的眼淚和感動所充實,也有著些許,暖意,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