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絕句教案

絕句教案

 作為壹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壹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麽教案應該怎麽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絕句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絕句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中的5個生字及新詞。

 3、會背誦並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生要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描繪的情景;並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絕句》所描寫的景色。

 教學過程: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裏船。

 1、朗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師生***同糾正字音。

 2、自讀詩歌,要求學生找出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黃鸝

 翠柳

 白鷺

 青天

 千秋雪

 萬裏船

 3、理解上述詞語的意思,逐句詩句的內容。

 黃鸝------也叫黃鶯,壹種益鳥。身體呈黃色,嘴淡紅,在春天經常啼唱,聲音很好聽。

 翠柳------翠,就是新綠。翠柳就是指處春時節剛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鷺------壹種水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鳴------鳴叫。

 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

 壹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容,教師糾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千秋就是千年。

 萬裏船------萬裏指遙遠。萬裏船指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點理解“含”的意思,並引導學生體會畫面的意境。

 句意:從窗口可以看見西嶺長年不化的積雪,

 門外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船只。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容,教師糾正。

 4、理解詩句的意思時同時用簡筆畫的形式加以表現,使學生有更直觀的了解和體會。

 5、川聯詩句內容,要求學生獨立說出譯文。

 6、結合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近景-------

 兩個黃鸝鳴翠柳,

 遠景-------

 壹行白鷺上青天。數量

 遠景-------

 窗含西嶺千秋雪,色彩

 近景-------

 門泊東吳萬裏船。

 7、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知道朗讀,背誦。

 8、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

 (2)解詩題

 (3)明詩意

 (4)悟詩情

 9、“知詩人”--------唐朝詩人杜甫。

 10、“解詩題”--------絕句:古代詩歌的壹種體裁。

 補充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進壹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境。

 11、學生自由為作者加詩題。

 進壹步體會“絕句”為題的好處,體會詩人創作時的激情。

 12、“悟詩情”-------

 在體會背景和詩題的情況下,自然領悟到詩人是情感:

 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讀全詩。

絕句教案 篇2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註釋

 1.

 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後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今譯

 活著的當作人中的豪傑,

 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解說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絕句教案 篇3

  壹活動目標

 1. 培養幼兒聽古詩的興趣,並記住題目和古詩大意

 2. 加深幼兒對春天季節特征的認識

 3. 引導幼兒有順序地觀察圖畫

 二活動準備

 1、 幼兒教材、大書、電腦

  2、 準備字卡:融 鴛鴦

 3、 復習字卡:山 春 花 草 燕子

  三活動過程

 1. 談話:春天

 (1) 提問:現在是什麽季節?幼兒回答,教師適時出示字卡:“春”。

 (2) 提問:“她是壹個小姑娘,著壹件綠褒賞,青山綠水是花裙,桃花為她畫粉妝,姑娘咯咯笑壹笑,小河解凍水長流。謎底是什麽?引導幼兒說出謎底是“春姑娘”,

 (3) 提問:“請妳說壹說,妳最喜歡春天的什麽景色?春天給我們怎樣的感覺?它的美體現在哪裏?”鼓勵幼兒大擔發言。

 2. 教師出示字卡“燕子”,請幼兒學燕子飛到指定位置拿書。

 3. 請幼兒將書翻到第12頁,和乖乖熊壹起看圖畫。

 (1) 提示:請小朋友由遠到近觀察畫面

 (2) 提問:“近處有什麽?幼兒回答,教師適時出示字卡“花 草 燕子 鴛鴦

 (3) 提問:“遠處有什麽? “山”幼兒回答

 (4) 提問::妳能用壹句話形容自己看到這幅圖以後的感覺嗎?

 4 。放電腦。請幼兒來聽古詩,並回答問題

 (1)教師:“春天萬物蘇醒,繁花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學壹學唐朝詩人杜甫的關於春天的古詩。

 (2)請壹名幼兒在大書上示範欣賞古詩

 (3)幼兒獨立欣賞古詩,教師來回指導,註意糾正幼兒的不良坐姿態

 (4)提問:詩名是什麽?幼兒在自己的書上指出題目,並讀出

 (5)提問:“這古詩中都有誰?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初步理解回答問題,教師適時出示字卡

 (6)請幼兒再次欣賞古詩

 (7)教師分析古詩大意》“這詩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景色,美麗如畫。前兩句對大好春光進行描寫,短短的十個字包括了陽光江山春風花草及香味,吸引我們去體會、感受、聯想春天的美好。後兩句寫的是燕子和鴛鴦。燕子圍著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飛翔,銜泥築,鴛鴦睡蓮在暖暖的沙子中,給人壹種輕松愉快的感覺到

 (8)提問:“通過對這詩的了解,妳認為詩人在春天感受到了什麽?“引導幼兒感受春天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愉悅和快樂

 5、教師出示字卡:燕子 請幼兒學燕子飛,

 6遊戲

 1準備:需認讀的大小字卡,2漂亮的小筐壹個,將大小字卡放入筐中

 2激發興趣:“春姑娘來啦她給我們帶來了什麽禮物

 3玩法:

 步驟1:春姑娘的禮物。教師扮演春姑娘,說“我給每個小朋友都帶來了壹份禮物 。教師手提小筐,請幼兒從董中每人取壹個字卡

 步驟2、介紹自己得到的禮物,請拿到大字卡的幼兒到前面,依次介紹自己得到的禮物 是什麽。壹個幼兒介紹完自己的大字卡,就請得到相同小字卡的幼兒到前面,舉世無起手中的小字卡,集體認讀

 步驟3:說兒歌,做遊戲,邊說兒歌邊做動作。“春姑娘來啦!春姑娘來啦她給我們帶來禮物,她的禮物是什麽?教師出示大字卡“融”,說:“我的禮物是融。手拿”“融字寶寶的幼兒圍到教師。集體認讀,教師出示其他大字卡,遊戲進行。

絕句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理解《絕句》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2.學習利用註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初步了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3.學習杜甫的另壹首古詩《絕句》。

  教學過程:

 壹、引入

 復習《早發白帝城》

 二、學習《絕句》

 1、介紹作者

 杜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他壹生寫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壹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亂平定之後,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了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壹組即景小詩。興到隨筆,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幹脆以“絕句”為題。絕句描寫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麗的景色。

 2、默讀全詩,想壹想這首詩描繪了草堂壹幅怎樣的畫面。

 3、小組學習

 (1)組內讀詩,說說這首詩講的什麽意思?

 (2)妳們感受到詩人當時什麽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3)有什麽不懂的問題,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出來。

 4、教師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詩人寫了千年的積雪、揚帆待發的船只,為整首詩平添了壹種氣魄。壹個“含”字,不僅把很遠的景物移到近前來了,而且把西嶺的積雪和草堂的建築和成了壹個整體,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廣闊的背景中顯得更加明媚秀麗。《絕句》中“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壹句,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系生活體驗,借助圖片或錄像片,展開想象,感悟詩句的意境。詩人身在草堂中,透過窗口遠眺積雪終年不化的西嶺,那雪嶺的壯麗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壹幅畫。再向門外壹看,見到停泊在岸邊的來自東吳的船只。“泊”,停靠,“萬裏”,虛指遙遠。船只來自遠方的東吳,又將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遊。這只有在和平環境中才能做到,對剛剛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來說,看到船只暢行萬裏,是多麽令人振奮和欣慰啊!“萬裏船”是從空間來講,“千秋雪”是從時間來說的,詩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裏,胸襟多麽開闊!

 5、看圖說壹說詩的意思。

  三、課後延伸

 1.運用本詩學習方法,閱讀杜甫另壹首《絕句》,與課文對比,想壹想,有什麽相同之處。

 絕句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註釋遲日:即春日。

 這首詩描繪了壹幅色彩鮮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圖,流露出詩人閑適、歡悅的心情,格調清新,對仗工整,自然流暢,描摹景物清麗細致,與課文中《絕句》異曲同工。

 2.開壹個詩歌朗誦會,弘揚祖國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業

 1.把通過想象把《絕句》中的美好景色寫出來。

 2.介紹關於古詩文方面的書,找找關於這兩位詩人的其他作品。

絕句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李清照高尚偉大的愛國精神,培養同學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2、在古詩教學中將復雜的歷史背景運用多媒體加以介紹,使同學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詩句的含義。

 3、鼓勵同學查資料,討論,自讀自悟,促進同學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課前準備

 通過閱讀、上網查資料,了解有關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和項羽的有關資料,將收集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教學流程

 壹、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同學興趣,了解歷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傳》片段

 (蕩氣回腸的音樂,激烈嚴酷的戰爭局面給同學以強烈的震撼)

 2、師導入:剛才,同學們看到的是電視劇《射雕英雄傳》的片段,雖然是武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壹段屈辱的歷史。由於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飽受戰爭之苦,這其中就有壹位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同學們通過查資料,已經了解了壹些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

 3、同學將收集的資料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出來並向大家介紹。

 如同學介紹不完整,可補充:

 李清照:(1084~約1151)

 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著名女詞人。她出身於壹個具有文化保守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是壹位散文家兼學者,十八歲時與太同學趙明誠結婚,混後婚後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恥南下,建炎三年,趙明誠病逝於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難,幾年後轉寓臨安,孤苦伶仃地度過寂寞的晚年。

 靖康恥: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北宋王朝在統治壹百多年後宣告滅亡,歷史上稱這次事變為“靖康之變”百姓覺得這是壹件羞恥的事情,所以又稱“靖康恥”。

 之後,宋欽宗的弟弟趙構作了皇帝,定都臨安(今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

 (由於本課涉和的歷史背景較復雜,事先安排同學收集資料,並利用多媒體加以介紹,對同學理解全詩大有協助,同時也培養了同學的自學能力。)

 二、用多媒體出示全詩內容,指導朗讀。

 1、師導語: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治者卻整日沈浸於享樂,不思恢復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經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渡口,觸發了她痛國傷時的無限感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2、用多媒體出示全詩。

 (在激昂的琵琶聲中,毛筆楷書的詩句壹壹出現,師富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3、提問:同學們聽出老師帶著怎樣的感情讀這首詩嗎?(悲憤、激昂)

 誰來試著讀壹讀?

 4、請三、五名同學大聲朗讀,其他同學評壹評,誰讀得好,為什麽?

 5、全班同學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用多媒體課件,入情入境,壹下子將同學帶入詩中描繪的意境中,因此,同學讀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1、理解第壹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同學討論後發言:活著要做人中豪傑;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同學討論後發言: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3、考慮討論:

 (1)“項羽”是什麽人?李清照為什麽“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統治者的殘酷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傑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戰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功,秦朝滅亡後,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身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殺敵數百,負傷十余處,最後從容自刎,時年31歲。

 (2)讀了這段文字,妳理解了項羽為什麽“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傑,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統治者卻在做什麽?請同學們再看壹段資料。

 (多媒體放壹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妳又有何感想?

 師小結:雖然嶽飛被害的事情發生在李清照寫這首詩之後,但假如李清照知道了這件事也壹定會痛罵當時的統治者。有壹首寫道“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壹首詩“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同學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治者啊!妳們為什麽不能像項羽那樣……”生接著說“南宋的統治者啊!妳們為什麽……”

 (詩句內容較簡單,同學通過自學討論就能理解詩意,後面幾道考慮題讓同學進壹步理解李清照為什麽要寫這首詩。)

 五、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1、師總結:是啊!壹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妳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壹個熱愛祖國的人,做壹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壹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4、配樂朗讀全詩,讓同學的思想境界得到進壹步地升華。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學們對著大屏幕上的詩句大聲朗讀,讓這首詩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遠留在同學們的心中。)

 六、作業

 1、寫壹寫這首詩的讀後感。

 2、讀壹讀李清照其他的詩詞。

 (在古詩教學中註重“情境交融”,不只能促進同學理解詩意,更能協助他們體會作者的感情和詩中的意境,激發他們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絕句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絕句》。

 2、了解古詩大意,感受春天的美麗。

 3、在更廣闊的誦讀中初步感受經典的魅力和影響。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絕句》。

 2、了解古詩大意,感受春天的美麗。

  教學過程:

  壹、導入

 師:孩子們,當我們想到最親愛的媽媽,我們不禁會想起古詩《遊子吟》(學生有感情的背誦),想到滾滾奔流的長江,又會想到古詩《浪淘沙》(學生背誦)。古詩是我國文學藝術的瑰寶,這節課讓我們再次來感受吧!

 設計意圖:通過有感情的背誦上個單元學習的兩首古詩,進入詩詞學習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詩抒情的意境。

  二、通讀

 1、師:這是我國唐朝偉大詩人杜甫寫的詩《絕句》。與以往我們學習過的古詩詩題不同,絕句是詩歌的壹種體裁,按照每句的字數,可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生:反復讀,將詩讀清爽、讀流利,讀出壹定的節奏和韻律

 師生對讀個別讀齊讀

 設計意圖:了解絕句是詩歌體裁,把這首詩讀正確,讀流利。

 2、整體感受詩歌

 《絕句》描寫的是什麽季節的景色?用壹個詞來形容讀詩的感覺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師:杜甫的詩中有畫,讀壹讀,結合課本插圖,看看詩中畫了什麽?

 生:日、江山、春風、花草、泥、燕子、沙、鴛鴦

 師追問:分別來說壹說,這些景物什麽樣?

 如(溫暖、柔和、明亮)的陽光(柔柔、溫暖、輕輕、輕柔)的春風

 (五顏六色、各色各樣、火紅、金黃、雪白)的花(嫩綠、綠油油、嫩嫩)的草

 這麽美好的春色,詩中寫到:遲日江山( ),春風花草( )

 師:詩中還有氣味呢,誰聞到了?

 生:香讀出來

 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麗如畫)。吸引小動物們也出來了?

 學習三、四句: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生:讀以上兩句

 師:詩句中小燕子在做什麽?為什麽要飛來飛去?妳是怎麽知道的?讀出來

 詩句中壹對鴛鴦在做什麽?為什麽睡得這麽香甜?讀出來

 師:這壹飛壹睡,壹動壹靜,讓這個春天充滿生機而又自然和諧。讀出來

 喜歡這春色嗎?讀全詩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詩、看課本插圖和結合生活實際的想象中,了解詩的大意,從色彩、味道、感覺、動作等方面感受詩中所寫春天的美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產生熱愛之情。

  四、拓展

 師:杜甫也因為喜歡這春色,寫了不少詩來贊美:

 1、略讀兩首詩: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賞析要點:讀通,知道這首詩寫了花多的特點,了解後兩句的對仗寫法,感受春天美好。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賞析要點:讀通,知道這首詩寫了春雨,感受春雨潤物無聲的美好。

 2、欣賞吟誦調《春曉》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賞析要點:了解吟誦調,感受春天的美好。

 3、積累詩句:

 1)葉紹翁《遊園不值》中“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2)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4、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描寫春天的詩

  五:小結

 讓我們用詩的語言贊美這美麗如畫的春天!

  教學設計的特點:

 1、抓住杜甫“詩中有畫”的特點展開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讓學生結合插圖,自讀了解詩中寫了哪些景物,然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感覺、色彩、氣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點並且在交流中使認識更加清晰。

 2、抓住杜甫詩中“壹動壹靜”的描寫,讀出忙碌與安逸,感受春之生機與和諧。

 3、適當拓展賞析,壹方面增加學生背誦方面的積累,另壹面蓄積對春天的美好感受。

 4、課中有獨立讀、對讀,個別讀、齊讀,讀句子、讀全詩等多次誦讀,輔以適當的動作,學生學的興趣盎然,增加積累。

 5、吟誦調即是讀中的壹種休息,也是對這種古老形式的壹些了解。